诗人失眠一夜,中国幸得一绝

2020-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云间大彭

天宝十四年一场动乱,唐明皇携着杨贵妃仓皇奔逃的那一刻起,大唐昔日盛世的繁华就已不再。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诗人羁旅在苏州(一说是公元756年,一说是761年,时间难考)。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姑苏。

吴侬软语,小桥流水,旖旎风光。

登上阊门城楼时,看到的却是一片萧条冷落,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这便有了诗人在《阊门即事》里长长的慨叹: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无眠旅人的孑然孤寂的情绪,也便随之一点点铺陈开来。朦胧的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团模糊的轮廓,如烟似雾般。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

于是传诵千古的《枫桥夜泊》诞生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七绝,只独独一个“愁”字,萦绕羁旅人的心头,久久不去。

在那渺远的钟声里,也会张继得到心灵的安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