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小时候,一提起中秋想到的都是“团圆”“相聚”等一切温馨而又美好的词。当时年少,还从未离家。后来,外出求学,在离家四百多公里的地方,独自过了两个中秋节后,再看到圆月,再遇到中秋,想到的却是“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原本一直渴望长大的我,却在中秋月圆夜,怀念当初那个少不知事的自己,那个沉浸的欢聚的时光里,却不知期盼“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的无知孩童。
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
中秋节对幼时的我而言,热闹程度仅次于春节。离农历八月十五还有十多天的时候,妈妈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做月饼。妈妈先把面用油和好,稀松平常的面粉混着植物油,不一会儿变成了黄澄澄的面团。然后,再将饼干,花生豆,碾成碎末,再加入红糖,白糖和黑芝麻,月饼馅儿就制作好了。再叫上邻居阿姨,一起把东西拿到村子里专门负责烤月饼的那户人家。在那儿,她们有说有笑地一起包月饼,将弄好的月饼放到木制模具里,每做好八个便放进烤箱里。不一会儿,整个空气里都是月饼的香味儿。
❤
我最喜欢的便是刚烤出来的月饼。一拿出来,最先闻到的就是面粉烤熟的味道。我和邻居家小朋友眼巴巴地看着,不停地咽着口水。大人害怕烫着我们,总让我们过会儿才吃。过了好长时间,他们总算把月饼递给了我们。一咬,月饼又酥又脆,红糖馅儿立马流进嘴巴里,感觉每一个味蕾都在跳跃着,欢呼着,叫喊着“中秋快乐”。妈妈每次还会特意做一个叫“团圆”的月饼,做法和普通月饼大致相同,只是用的模具不同。团圆饼比较大,也比较薄。
妈妈在做好月饼后,就开始准备水果,有苹果,有葡萄,猕猴桃,还有提子。好多平常舍不得买的水都带回了家里。中秋节的晚上,圆月当空,妈妈便把水果和月饼都放到院子里的桌子上,用来敬供月神,祈盼日后可以风调雨顺。时间差不多的时候,便把东西都收起来,我们就可以随便吃了。这个时候,团圆饼就派上了用场。妈妈把它切开,放到我们面前。无论家人有多饱,都得将其塞进嘴里,这意味着明年一家人还会团圆。
❤
后来,没几年的时间,我便过了一听到节日就欢欣雀跃的时候。我再也不用羡慕别人吃着既香软又带着葡萄干和玫瑰丝的月饼。自己家里开始有了各式各样的月饼,有枣泥馅的,水果馅儿。妈妈还会做几个月饼,特别是那种叫“团圆”的月饼。可惜的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父母就分开了。原来分成五份的团圆月饼,再也没有被彻底吃完过。我这才知道,月神原来真的听不见凡世俗人的期盼。我们与离别总会不期而遇,能做的也只是,相聚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玩,离别之后,谁也不要过分想念。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中秋。可是很多时候,我还是会想起,远在他乡的爸爸。他在中秋夜,独自看着憧憧月影,又是什么样的感受。记得,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我和妈妈站在院子里,看着不断飘落的雪花。妈妈对我说:“这么冷的天,没有家的人该多可怜。”我突然间就恍了神,又一次想起了独自在外,或许无家可归的爸爸。然而我依旧保持缄默,什么也没有说。
❤
终于有一天,我也开始独自一人过着中秋节。大同的月亮,与别处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它也最爱清冷地朝着个世界微笑着。圆月当空,舍友有好几个都回家与家人团聚了。宿舍也只剩下了两个人。我和好友约着去楼下赏月。我俩看着月亮,各有心事。我想起了独自在秋风中想念家人的父亲,也想到了在家小聚的妈妈和弟弟妹妹。好友也是若有所思地看着月亮,我想她一定也想家了。一股莫名的羡慕在我心底发芽,生长。我无比羡慕她还可以期待来年与家人相聚。
月牙儿依旧日日修补着它略微残缺的身体,追寻着往日的倩影。不知不觉间,中秋节又快到了。这,即将是我独自度过的第三个中秋。苏东坡的“中秋谁与共孤光,把酒凄然北望”像海浪一般,不住地在脑海翻腾。我努力告诉自己,所谓中秋,也不过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还是在晚上,梦一场,我回到了那个灯火通明的小镇,遇到了那盏为我而开的灯,一推门,便看见家人脸上洋溢着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