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门手艺》篇章布局
2022-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大龙10
《写作是门手艺》
刘军强著.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7
ISBN 978-7-5598-3004-3
第3章 怎样使用这本书?
(一)篇章布局
十篇二十九章。每篇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并配有习题。
1、 首篇为分野,
- 澄清了作文与论文两种文体的不同,以及背后的教育方式的差异。
- 与作文揖别,你才能进入新的写作和思维世界。
2、 第二篇为风格。
- 为什么有的文章读起来晦涩难懂,有的则清晰流畅?
- 通过比较不同风格,本篇要说明的是:说理写作中,透明玻璃式的清晰文风为上乘之选。而各类学生腔、学术腔、官腔则像毛玻璃一样干扰阅读。
- 通过对比这两种文风,本篇助你擦亮文字,形成崇尚清晰、简洁文风的意识。
3、 第三篇为提问。
- 问题是文章最重要的引擎,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 我们不能仅在技术层面谈论写作,而要关注写作背后的观察、提问和分析能力。
- 问题有哪些类型?如何提问?怎样把大问题聚焦为可控的小问题?如何发现有趣的谜题?如何从变量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本篇助你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变量思维。
4、 第四篇为阅读。
- 阅读可以拉伸头脑、驯服兽性。阅读更是写作的起点。优秀的写作者首先是一个热忱的读者。
- 本篇将解决读什么、怎么读以及读无字之书以补阅历赤字的问题。通过参悟别人的生命体验(有字之书)和积极体验现实世界(无字之书),没东西可写的问题会迎刃而解。
5、 第五篇为文献。
- 上一篇为放眼读书(宽口径),此篇为收敛研读(窄口径)。一收一放、博然后约,不可逾越。
- 写作要实现跟现存知识的对话。你得知道别人都写了什么,才能避免撞车。
- 你需要针对某个论题搜集多重材料并评判材料的优劣,还需要在错综复杂的文献丛林中找到线索、理出头绪。
- 如何搜索文献资料?如何识别它们的可靠度?如何阅读和整理文献?怎样跟现有文献对话?
- 本篇目的在于将写作置于广泛的文献脉络之中,为你在文献海洋里提供一叶扁舟。
6、第六篇为论证。
- 说理写作需要以理服人。如何提出一个论断?怎样提出假说并论证观点?如何呈现理由和证据?怎样避免论证中的思维偏差?
- 本篇将介绍观点—理由—证据的树形结构,从而为写作建立逻辑骨架。
7、第七篇为结构。
- 结构化并不等同于机械,结构能为读者提供便捷的阅读体验,也可以为作者提供脚手架。
- 结构可以把写作转化为单独的模块和格子,作者可以逐一填充组装,这就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 说理写作(特别是论文)往往有固定的结构。
- 本篇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结构?有哪些类型的结构?一篇论文的宏观结构是什么?
8、第八篇为流动。
- 明代布衣诗人谢榛用“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来形容语言之美。其中“行云流水”即是要求“流畅”。
- 怎样才能写得流畅?在本篇中,我们诉诸文章微观结构和中观结构。
- 本篇重点关注遣词造句(微观)、段落与章节组织(中观结构)。通过穿起词、句、段、章,整篇文章就流动起来了,读者自然能体验其中的顺畅。
9、第九篇为故事。
- 叙事贯串着人类漫长的演化过程,定义着人类的身份,叩问着存在的意义。好的写作本质上要讲一个好的故事。
- 什么是故事?说理写作中的故事跟创意写作中的故事有何异同?我们如何把讲故事的技巧融入写作?
- 本篇主要“讲故事”。
10、第十篇为视角。
- 写作不是孤芳自赏、自说自话的游戏。
- 写作需要有高度的共情能力,你最好把读者放在肩膀上。
- 本篇将探讨:读者与作者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说与写有何区别?通过比较这些差异,本章将引导写作者调整自己的身份,从读者角度去设计写作,并且以咱们更擅长的说来带动写,克服写作障碍。
主旨
- 本书如何布局?
关键词
- 十篇·二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