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写作技巧学会只要5分钟,但能帮你节约500个小时
01
点进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人可能都在心中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写作?
是的,这个问题是我们每一个写作者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首先,我们中的大多数一定是出于热爱。不要说在快速物质化的时代不谈理想,那我问你,如果你不喜欢写作,社会上那么多可以从事的事情,为什么偏偏选择写作。你可以选择快递员,外卖员,送餐工等等,这些职业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不像写作,苦心孤诣可能一无所获。
你明白这些那些职业的特点,你也被写作苦苦折磨过,可你还在这儿,点开这篇文章那一瞬间的希望也还在这儿。
其次,我们中的大多数也听说了写作可以带来收益。我们听说了那些百万级公众号的颇丰收入,也听说过那些写作们月入上万,也看了许多经验贴,想在他们月入上千,月入上万的故事里捕捉到可以为己所用的经验。
我们仍然在希望,通过自己所热爱的写作获得一份体面的收入。
所以,欢迎你来,我的朋友。
02
我们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呢?
语文老师们说要多读多写,大作家们也说要多读经典,这是正道。于是我也践行过,我试过每天都写作,每天都挤时间去读书。
但是每天都写文章真的是一件苦差事,它不仅花了我太多的时间,还让我觉得写作离我越来越难,挫折感和畏惧感曾经在我的写作路上横亘过。
可是,大量的阅读也让我看到了一些大作家们曾经轻描淡写记叙过的写作成长史。我知道了虽然余华是个成功跳槽写作行业的牙医,但他也去北师大上过写作培训班。并且遇到了室友—莫言。我也知道了在银行上班的双雪涛在成为职业作家前,也去北师大上过写作训练课。遇到的老师有—阎连科……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了写作不仅需要热爱,更需要专业的训练。人们意识到了,人们也在行动了。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办了创意写作专业的研究生,比如北师大,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
03
那么写作训练应该如何开始呢?
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十足的干货了。
首先我们可以把一篇文章按照两个方向做一个拆分,一是在结构上,可以分为词语,句子,段落。二是在内容上,可以分为故事,观点,知识。
那么,由文章的组成我们便可以反推训练的方向。在结构上,我们要提高词汇量,提升句子写作能力,提高段落组织能力。在内容上,我们要学会积累素材,增加思考,扩宽知识面。
这一次,我们讲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怎么写好句子,二是如何提高词汇量。
04
先展示内容大纲。
这次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如何写好句子,二是如何提高词汇量。接下来,我们一条一条地分析。
一、如何写好句子
(一)什么是一个好句子
(二)怎么写好一个句子
(一)什么是一个好句子
1.词语得当,逻辑合理
词语得到就是用词要准确,什么是准确,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里。“直”和“圆”就是准确,《红楼梦》里借香菱学诗也品过这句诗。准确的用词,有时候就意味着再也找不到比更合适的词。
逻辑合理说得大白话一点就是不突兀。要让读者觉得在你创造的语境中,那些句子是自然发生的。
2.词汇,修辞丰富准确
一个好的句子不会是干巴巴的,它能准备地传递信息。而信息不是一维的,好的句子能有立体感的有纵深感的信息。
举个例子,还是《红楼梦》里的一句话,“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这句话很简单,可它就是好,为什么说它好,句子的目的达到了。句子是什么目的,句子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份空寂寥了。句子是怎么达到目的的,先是白茫茫,白茫茫的整体印象一建立之后就把镜头对着“一片大地”,这片大地怎么样呢?形容词来了,“干净”,干净这个词非常准确形象呀。要是用了“安静”“寂静”等词,总觉得少了点火候。火候够了后,还有画龙点睛的一个字,“真”。这样一来,“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这句话就完美了,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
3.具有美感
美感有很多种,可以是形式美,意境美,韵律美,结构美,等等。
举个例子,毛不易的《消愁》这首歌的歌词。
歌词朗朗上口,有美感,为什么呢?首先,朝阳,月光,故乡,远方,这些意象美。然后,每一句的后面都压了ang韵,有音韵美。同时,每一句字数对齐,也有结构美。
(二)怎么写好一个句子呢?
1.节奏感
2.韵律感
3.画面感
4.起伏感
5.想象感
1.节奏感
节奏感的核心是会拆解句子,变长句为短句。
节奏感像古龙的小说,像李宗盛的歌词。这么说,大家可能不明白,用大哥的《山丘》举个例子吧。
多读几次,大家就懂什么是节奏感了。
再举个例子,
原句:读了10年书,他终于成为了一名医生,没想到才上岗2个月,他就遇到了不讲理的职业医闹,他觉得内心失望。
这个句子,很普通,没毛病,但好吗?肯定不好,我们可以试着改写一下。
改写:苦读十年,他终于成为一名医生。才上岗2个月,遭遇医闹,他感到冷。
大家还可以进一步改写,此处只是为了说明节奏感对于一个句子的重要性。
节奏感训练方法:大家可以每天练习拆解10条长句子。
2、韵律感
韵律感的练习核心是押韵训练。
有韵律感会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怎么培养?
长远培养方法没有捷径,就是多读古典作品。中国古代的唐诗宋词大多韵律感极好。记得小时候买的那本《唐诗三百首》背面印了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短期的培养方法就是押韵训练,可以每天想一个词,在此基础上,联想3-5个它的押韵词。
3.画面感
怎么才能让人有画面感呢?联想一下,在自己的阅读史中,怎样的作品让你有画面感。
是有细节的句子。
还是举一个例子。
原句:小孩在钓鱼。
增强版: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应身。
原因分析:原句只交代了一个事件,阅读之后,不会激起读者任何想象。小孩是谁?为什么钓鱼?小孩怎么钓鱼?在哪里钓鱼?我们一概不知。但通过增强版,我们可以知道是一个蓬蓬头发的小孩,为了学钓鱼,坐在河边。他个子应该小小的,因为草应着他的身子。
我们再举一个现代汉语的例子。
原句:他从4楼跳了下去。
改写:还没换下校服的他,重重地把书包甩到地板上,像他在学校练习跨栏一样,他一跃跨过了大开着的镶边窗户。咚的一声传来,书包落到了木地板上,书包上印着的“Never give up”,在窗户透来的光芒里,闪着晶光。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句子有画面感呢?一是我们要有细节描写训练。二是要多读书,多读古典名著。三是学会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4.起伏感
起伏感的核心就是要让句子有曲折。
举一个古诗词的例子,来看看诗人们是如何说山高路远的。
杨万里是这么写的: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山高路远,怎么写起伏,起伏就是你走进了万千圈子,起伏就是你以为自己翻过了一座山,却没想到又被拦住。
怎么让句子有曲折感呢?答曰,句子扩写训练。
5、想象感
能让读者有想象感的句子,是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句子。
怎么才能让人有想象感呢?
不合常规加上意犹未尽。
不合常规可以是叙述方式的不合常规,也可以是叙述对象的不合常规。
叙述方式不合常规,就是原本顺叙的事,你可以倒序或者插叙。比如许多推理小说,经典的如《东方列车谋杀案》一开始就告诉读者,这里有个人被杀了,再通过叙述推理整个事的来龙去脉。
叙述对象不常规,就是你用了别人不用的词,你用好了,就成了你的独特风格了。比如陈粒的音乐,陈粒是近几年在音乐圈大放异彩的一个音乐人,许多人喜欢她的音乐就是因为她的独特性,她一开始写民谣,但她又不像那些文艺的民谣歌手,她更像一个单枪匹马的江湖闯客。她的歌里有“桃木降妖剑”,有“正趣果上果”,有“奇妙能力”,有“易燃易爆炸”,她的词汇很广,很新奇。
什么又是意犹未尽呢?
举个例子,世界上最短的小说。
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此刻,门外忽然想起了敲门声……
全文终。这句话很简单但却成功激起读者的想象感。
那么怎么才能让我们的句子有想象感呢?
一是不用把所有事情一次性交代完,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二是用不合常规的叙述方式。三是选择不合常规的叙述对象。
二、怎么提高词汇量
最根本的方法是多阅读,提高阅读量。
但也有捷径可走。
1.翻字典。买本《新华字典》,每天看几页。
2.翻词典。翻同义词词典,这次很能提高词语的丰富度。下次说高兴时,就不会只有高兴这一个词可用了。
3.翻成语词典。成语,言简意赅,恰当的成语运用能为句子增色不少。我们可以每天定一个训练量,比如每天看10个成语,然后进行造句练习。
4.偷师。每一个作家都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家。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作家,揣摩学习他的写作方法,他的高频用词,这样,在写作风格上会进步很快。
5.日常积累。阅读时做摘抄,每周再复习一次。
以上就是这次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祝大家早日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早日实现写作变现。
共勉。
如果觉得内容有帮助,就鼓励一下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