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杂谭人口 就業 科技 環境雜亂無章

中糜“貿易戰”和解之後

2018-05-22  本文已影响69人  5a2b7ad99411

中糜“貿易戰”和解之後,不難想到的是中國加大對糜國的產品與服務的進口,勢必建立在減少對其他國家的產品與服務的進口之上,於是法國不淡定了(來源《聯合早報》的《中美经贸谈判达成一致 法国:欧洲或将沦为牺牲品》)。的確,正如一個肚子無法裝下兩個肚子的飯量一樣,我們既然要“選擇”糜貨,就必然要減少歐貨、日貨、韓貨的購入。這樣的結局可能有三個:

其一,增加了這些國家對中國的不滿意度,然後就是發起類似糜國的“貿易戰”,以求博得至少是維持原來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量。這種結果,或許是糜國最想看到的。這樣,自己即擴大了對華貿易,賺足了票子,又看著中國與歐洲、日韓各國貿易廝殺,坐收漁人之利。當然,這也是中國應該盡量避免的。雖然,中國單獨應對歐洲、日韓都是勝算更大些。祇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中國製造2025”的藍圖將比這些紛擾擱置。難以實現真正的騰飛(此處不用“崛起”,因為我們現在基本都覺得中國崛起了)。

其二,增加了這些國家對糜國的不滿意度,然後就是中歐日韓等國一起聯手,縛住已經處於暴走狀態的糜國。糜國強調“糜國優先”,將其他國家的利益都統統拋棄,其實,各國都看在眼裡。不是嗎?過去,唯糜國馬首是瞻的日本,不也正尋求與中國交好?還有澳大利亞也是。有共同的敵人就可以聯合在一起,這正是統一戰線的理念。正好,是糜國人自己將全世界推向對立面。怪誰?

當然,除了上述的兩種結局之外,還有另一種結局,那是“理想”結局,就是擴大中國人的消費量,在不損害其他國家的貿易量的同時,實現擴大對糜進口。祇是這種“理想”的結局,恐怕祇能存在與想象當中。如果中國人口不變的情況下,中國人消費量雖有擴大的可能,但擴大是否健康是一個問題。如果用基本沒有儲蓄的糜國人作參考的話,愛儲蓄的中國人的確還是有點錢的。但這種沒有儲蓄的社會並不健康。因為,沒有儲蓄,你想創業都沒有起步資金,永遠都祇能為給人打工,過著“白領”的生活(每月工資領到手,立刻就要繳房租水電,還要購買生活用品,迅速歸零)。如果中國人口增長的情況下,是否可以實現擴大消費總量?這一假設可以成立,還需要另一個前提,就是每個消費者的消費量不變。但由於人口增長的同時,就業人數同樣增長,勞動力市場嚮資方傾斜,打工者所能領到的薪水實際下降,消費能力自然下降。如果將人工智能替代人手再考慮進勞動力市場的話,可以肯定,不但勞動者的薪水實際下降,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的飯碗都丟了。這樣的情況下,能實現維持原來的消費量嗎?那不是天方夜譚嗎?

所以,雖有三種結局,但最符合中國利益的結局祇有第二種。是時候運用中國的靈活外交手段,化解其他各國的不滿情緒,進而聯合起來,縛住暴走的糜國。

你說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