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曾读过的书,走过的人生路
本文参与“一柳繁花读写营2005年上半年征文活动,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上二年级的女儿开始学写写话,她总让我给她找优秀范文,而我总是鼓励她自己写,自己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什么事物能触动自己就写什么,由于太小的缘故,对我说得话很是不理解。
我便又换种说法:小时候的妈妈和你一样,也是从二年级开始写,小学写,中学写,大学写,到现在工作了,需要写文章时,还得在网上抄别人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妈妈一路走来,东抄抄,西拼拼,从来没有坚持写自己的所感所思。
文章看似由简简单单的文字构成,只是因为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才使得这简单的文字变得有灵魂。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作文写得很不错,老师常常当范文念给我们听,让我们学习。可我也羡慕,但就是写不出来像样的作文来。
那时候我只简单地归因别人有写作天赋,而我自己没有。
现在回想,可能与自己一直待在偏僻小山村上学有很大的关系吧,那里的老师只注重成绩,谁是第一名,谁便是老师的掌上明珠,更是家长的骄傲,为了能成为老师家长心目中的优秀学生,我只知道学习课本知识,之外也就只读过几本童话故事。
一直学习优秀的我,考上了县上最好的高中,以后便有机会在县城读书。那里无疑有着眼界开阔,知识丰富的优秀老师。
来到这个新天地里,比我优秀的同学比比皆是,曾经那个优秀的我却显得普普通通,非常得不起眼。
记得一节语文课上,有个同学偷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当时的语文老师姓赵,中等个,胖胖的,走起路来有点像企鹅。
赵老师走到同学跟前,拿起《平凡的世界》,接到同学读的地方大声朗读起来,他的声音很有磁性,读得内容是孙少平刚上高中时,在雨雪中打饭的那一段。
教师里静悄悄地,同学们都把目光集中在了赵老师身上。他读完又把书放在了原位置,接着给我们讲孙少安和田润叶,还说田润叶是他的偶像。我对老师所讲的这一切都是陌生的,但被老师的一举一动所震撼所感动!
晚上宿舍里,大家又讨论起语文课上所发生的事,舍友们还讨论着孙少平和田晓霞,还讨论简爱,哈姆雷特……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的无知,黑暗里,我没有说任何话,因为我没有话可说!
校门口,常常有个卖旧书的小摊,地上铺着一片布,布上摆放几十本不太新的旧书,但都是名著。我从那里买来了《简爱》、《平凡的世界》、《狼图腾》、《汪国真诗集》……
按照赵老师的要求,开始写读书笔记,把好的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早读时拿出来朗读。
第二学期的一堂作文课,我的一篇作文《家乡的窑洞》被老师拿到讲台上朗读,忘不了那时同学们惊讶的目光,忘不了我那时的激动。我红着脸,低着头,好像自己的作文是偷来的一般。
从那个时候起,“文学”这两字便如同一颗种子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晚上宿舍的寝灯被关之后,我会悄悄点燃蜡烛,在昏暗的烛光下继续读书。由于之前没有阅读的经验,我读书的速度不但慢,对文章内容理解起来也很吃力。也是那个时候我爱上了读书,并培养起了读书的习惯。
大学的时候,本是读书的好时光,可那时候年少无知,竟也浪费了好许宝贵的时光,现在想起都觉得很是遗憾。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竟也是由着性子读读金庸,三毛,琼瑶……
如今想起来,真想狠狠抽自己几个耳光。
那年生了二宝,日子过得很是糟糕,对生活、婚姻满心绝望。身处异乡,没有亲朋,常常在深夜里泪湿枕头。
玩手机,偶遇拼多多免单活动,就这样余华的作品集来到我的身边。年少时没经历过生活的苦,根本不懂书中义,当经历了生活的苦难,再读已是书中人。
孩子睡着了,我就一页一页地读《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边读边擦眼泪,不仅仅是意难平,是哀叹,更多的是在书中找到了某种共鸣而感动。
可以说是《活着》拯救了我,是《活着》把我从绝望的深渊里拽了出来,没有比富贵更苦了人生了,没有比富贵更难的人生了,富贵还不是好好地活着,若与富贵相比,我简直什么都不缺,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
2021年的冬天,全国疫情爆发,大城市的人不能出门,不能上班。原本生活拮据,老公没班上,没有收入,而我一个月那点工资只够勉强给孩子买奶粉,生活里除了吵架还是吵架。
我开始怀疑爱情,怀疑人生,我在心里一次次问自己,为何要结婚,为何要生孩子。就在这种怀疑和绝望里,我病倒了,一夜夜失眠,睡不着,头发大把大把的掉,咳嗽得肺都要吐出来。
西医看着不起作用,换中医,刚刚稍有起色,又加重了。孩子接送不了,朋友帮忙接送,饭吃不了,朋友帮忙端宿舍,那些日子真是难熬。
一天去看医生,大夫语重心长地说:“娃娃,心要放大呢,一半药医,一半心医。”我如梦初醒,病好不了,只因我心事太重啊!
那段时间,《康震讲苏东坡》犹如一个智慧的长者陪伴在我身边,给我鼓励,给我安慰。苏东坡,多有才华的人,乌台诗案差点让他丢了性命,后有几经贬谪,但他从来都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正因为他的豁达、淡泊,才给后人留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
几千年过去了,他的文字、他的故事依然如一剂良药治愈我们受伤的心灵。
后来,朋友推荐我读《传习录》、《金刚经》,我说读不下去,他说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着读着,渐渐明白古人的智慧真是伟大。心理学研究的一些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给出了答案。阳明老先生说:心外无物。可不是嘛,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世界,都是我们心灵的投射。所以,一切的修行都落在了修心上。
如今的我,对身边人身边事多了份宽容,不爱斤斤计较,怨天尤人。如今的我,虽然,一手谋生,一手带孩子,生活依然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
如今,回想曾经走过的路,我只淡淡一笑了之。记得有人说:人生没有白读的书,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本,每一步,都算数。
如今,书就像一个我无法离开老朋友,每天都会挤出时间来阅读,真正体会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往后余生,我就是一棵太阳花,向阳而生,向光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