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学院

看看王小波的自由主义

2017-09-24  本文已影响50人  林十一嘿

最近在读《王小波全集》,读到现在也没读完,也不敢轻易下笔。大一时自己太心浮气躁,没有读下去他的文章。现在比以前好一点,读王小波的杂文时,总是深表认同。那些道理被他直白地说出来,带来的最多的,是触动,进而引发自己进一步的思考。这就是一个有思想的作家,背后的力量。

这篇文章,大多是摘录书中我比较感兴趣的段落,加上自己的小思考。

王小波说:在我所处的这个东方社会里,没有什么能冲淡我的这种感觉——这种感觉中最悲惨的,并不是自己被降价处理,而是成为货物这一不幸的事实。最能说明你是一件货物的事就是:人家拿你干了什么或对你有任何一种评价,都无需向你解释或征得你的同意。

王小波举的是自己被运到云南戍边的例子。在集体主义盛行的中国社会下,个体被裹挟在集体中,我们可能会不知不觉地被动成为货物,自由主义思想在这种环境下,大概会让人很苦闷吧。

现在的中国比起那个时候好了很多,只是我们还应该保持着警惕之心,可能集体主义的力量不再像以前一样强有力地压制自由,但是其他力量,如金钱,是不是从另一个角度影响自由?

王小波的文章读起来很有趣,他是属于自由主义一派的,这种free的气质真的很吸引我!

他说: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文化遗产时,必定会觉得它浩浩洋洋,仰之弥高。这些东西是数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积累,当然是值得尊重的。不过,我以为它的来源更值得尊重,那就是活着的人们所拥有的智慧。这种东西就如一汪活水,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它的沉积物。这些活水之中的一小份存在于你我的脑子里,照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保存在文化遗产里的智慧让人尊敬,而活人头脑里的智慧更让人抱有无限的期望。我喜欢看到人们取得各种成就,尤其是喜欢看到现在的中国人取得任何一种成就。智慧永远指向虚无之境,从虚无中生出知识和美,而不是死死盯住现时、现事和现在的人。我认为,把智慧的范围限定在某个小圈子里,换言之,限定在一时、一地、一些人、一种文化传统这样一种界限之内是不对的……

他说:真正的幸福就是让人在社会的法理、公德约束下,自觉自愿地去生活,需要什么,就去争取什么;需要满足之后,就让大家都得会儿消停。

王小波大概是看多了中国人在某些方面的“过激”和不消停,才会生出这样的感概。我们的国家,太容易内耗,容易“斗争”,在斗争中消磨掉个人的幸福感。就像《家》里面的觉新和梅,因为父母在打牌时的一些矛盾,生生地被拆散,不得不说是令人遗憾的。

前面的话题可能都有一些沉重,文章的最后,想以王小波非常著名的一段话来做结,文字很美,意境很美,读起来口齿留香: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不谈这段话后面衔接的内容,单这几句话,年轻人的那种美好、温柔与冲动,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

这真是不一样的王小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