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李宗奇
“天道無親。”←出自於(《老子》)
天道無亲,人道有親。
《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以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餘。”(←出自于《老子》)
人嘛,←就是:跟你好,不跟他好;←這是好的,→這是坏的……
↑人是这样。
↑所以说:人道有親。←↑→就像《老子》←説的一様,←↑→既:“损不足以奉有餘。”(←出自于《老子》)
↑道理是一样的。
秦桧跪在岳飞墓前,←老百姓這顿把秦桧啐。
↑這是“人之道”(←出自于《老子》)。
↑人之道←就是:“奸臣”←啐他。
“忠臣”,←捧他。
↑其實從‘天道’、自然的←角度來説:↑不是這様的。
↑從‘天道’←的角度來説:都是一样的。
↑“天道無親”(←出自於《老子》)。←正此謂矣。
↑‘天道’不會猛踩一個,←→继而狠抬另一個。
↑這是人类地做法。
↑‘天’←不是↑這様。
↑‘天’是效法自然的。
↑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於《老子》)
自然是:‘少補多損’;←↑↓→以實現:平衡。
↑天道無親(←出自于《老子》)。‘天’也不“愛”真天才。
↑真天才←是替天平衡而來。
↑這就叫:“損有餘以補不足”、←這就叫:“天道無親”(←二者皆出自於《老子》)。
↑道理是這様的。
人道极端(←既:有亲),天道平衡(←→既:無親)。
人們唾弃脏、臭、穷,←甚至唾弃口碑差者。
人们追求美、香、富裕,→及口碑好者……
“你看那個脏、穷、臭要饭的,哪能跟您高、帅、香,←富裕相比,←呸(冲着前者)”。
↑這就叫:“损不足以奉有余。”(←出自於《老子》)
人呐,↑大部分是這様的。
↑實際上人們可能不知道:“脏”裡有“淨”,←→“淨”裡有“脏”。
“美”裡有“醜”,“醜”裡有“美”。
“富”裡有“窮”,“窮”裡有“富”。
我們判断事物,←如果只看“大”的方面,←就(一定)會偏激。
↑如果只看“大”的方面,←就會有:窮、富、美、醜、善、惡。
↓如果從整体看,←↓那就‘不需要判断’。
↑↓←→因為都是一样的。
都是一样的,←所以不需要“判断”。←都是一样的,←所以不需要“评价”。
不評價、不定义。←只是如果偏向一邊的話,←↑↓→就用另外一股力量‘找平’。
那股‘天’用來‘找平’的力量,←才华横溢、天赋异禀,←人品也很好。
↑但是,‘天’←并不↑“愛”他。
只是在一般人看來,←↑看這個人天赋异禀,才华横溢……←(一般)人以为“天愛他”。
↑這是人以为的,←也僅僅是人以为……
(事實是)‘天’并不“愛”他。他只是‘天’用來‘找平’←→↑↓這個世界的‘一股力量’,‘一颗棋’而已。
↑僅此而已。
‘天’并不愛我,←我只是‘天’用來平衡世界的“砝码”。
↑僅此而已。
↑所谓“天道無親”(←出自于《老子》)←↑正此謂矣。
↑道理是一様的。
‘天’哪有“愛”。有愛就偏了。‘天’不會偏的。
天道是效法自然,自然是平衡的,故‘天道’亦是平衡的。
道理是一样的。
從广义上説:岳飞并不是秦桧能“害”的。
故,(據説)秦桧説:“莫须有”。
↑實際上,←↑這三個字(←既:“莫须有”)←是秦桧的:自白。
↑我罢他↑説明白:“莫须有”←是:‘不须要有’←的意思。
↑這三個字,←也足够説明:岳飞死,不是秦桧能“做主”的(事情)。
↑道理是這様的。
“莫(←莫须有之“莫”)”通:“没”。
“须有”(←莫须有之“须有”)是:“有须”的倒装。
↑倒装的句式,←其實在《論語》裡經常見。
↑熟讀《論語》、透彻理解《論語》←就能明白哪裡用了倒装。
↑莫须有←的真正意思、秦桧真正想表达的←即是:‘没有须’。
↑即:(莫须有=没有须)不须要有。
↑不须要有,←就说明岳飞死,←這不是秦桧能主的事儿。
↑不须要有,←就说明:這是那個‘可以不须要理由就能赐死人的那個人’←他主的事儿。
↑秦桧也不傻,←知道自己肯定得‘背锅’,←所以用盡辦法留下這三個字的“謎語”。
↑只是很多人可能讀不懂罢了。←既:“莫须有”=没有须(←既:不须要有),“须有”←是有须的倒装。
“讀不懂”,←能力不足是一方面,“不願意理解”←是另一方面。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出自于《老子》)
人們對岳飞充满感情,←所以总欲找到某個“出口”←以发泄贬损之情。←人,是這様。
↑偏了。贬秦桧,啐秦桧。
↑實際上,也因為你們贬秦桧,←啐秦桧……
↑人家在‘另一個世界’←→↑↓過的好极了。
↑這是:天道。
反之,岳飞在另一個世界,←则深陷痛苦之中。
↑這也是:天道。
道理是一样的。
----作者:李宗奇 壬寅年 八月初十 ←于自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