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每日一文

听讲

2020-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为迁客

偌大的会议室,上百名的基层工作者,通过视频聆听有关《民法典》的讲座。

按照会议主持人的介绍,讲授人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教授,对于民法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也为这次演讲做了专门的课件,专注听讲的的我们由此也有了深深的期待。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在主讲人眼里的受众,坐着的估计全是法律上的小白,就像小时候课堂上看图识字一样,整场用事例说事,林林总总举了几十个事例。关键是所举的事例,都不是身边的事,远隔重洋,无疑淡化了和这些人的联系,而变得有些陌生了。

这种浮在表面的“知其然”的讲述,本让以探究“之所以然”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内心有了被“肤浅”的对待的轻视,当佐以毫无生机的语言特色的时候,原本生枯的法律就变得更加无趣与陌生,不由佩服起会场的坚守了。

这是一群在执法实践中浸泡了多年的基层工作者,自身所经历的林林总总的事例,要比教授从其它渠道截取的更加鲜活。有些事在教授看来很新奇的东西,在这些人眼里却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日常了。他们不是神,他们是社会中的一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有许多困惑,也有许多不得已。他们渴望了解产生这些困惑的缘由,也希望听到置身于他们群落中给于真实意愿解决这些困惑的具体办法,而不是高扬脖颈,聆听自己曾经熟悉的经过。

这让我不由想起央视的百家讲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都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对受众好像有过专门的研究,讲什么,怎么讲聊熟于心,一开讲就吸引起人们足够的好奇,更多的时候听完了还让受众陷入迷茫中的深思,极力想弄清楚其中的“所以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