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对至亲的人差评,是人的本性
一棵花白老师给我布置的第二堂课的作业是《万箭穿心》的影评,或是《刻意练习》的书评。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正在农村老家,没有电脑看电影,也没有那本书可以阅读,这种感觉真的很万箭穿心。
我赶紧去镇上叫人来我家安装网线,好不容易看完了这部电影。写影评或是书评,我喜欢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参照系,写别人其实也就是写自己。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感觉这部电影所反映的主题,也是我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夫妻之间为什么会热爱吵架?亲密无间的至亲之间为什么热衷给彼此差评?这真的是三观不合,或是性格不合导致的吗?
《万箭穿心》对至亲的人差评,是人的本性其实都不是。有的简友说,马学武和李宝莉之间没有共同的语言,是因为他们一个是有文的知识分子,一个是没文化的妇女。所以他们之间才没有共同的语言。
我是反对这种观点的。两个同样没文化的夫妻之间也一样是没有共同语言的,这种情况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就不举例了。如果夫妻两个都是知识分子就能蜜月一百年了吗?当然不可能。
《围城》里的方鸿渐和孙柔嘉就都是知识分子,最后还不是吵吵闹闹,生活一地鸡毛?
《蜗居》里的苏淳和郭海萍也都是知识分子,为什么还是会一天到晚吵架,吵到最后,海萍一天不骂苏淳,他都觉得不习惯,怀疑他老婆哪里不对劲。
说明夫妻之间吵架不吵架,跟文化程度高低没什么直接关系。
跟生活压力大有关系。但是我不明白的是同一个屋子里生活,为何女人最后都变成了河东狮吼?
《万箭穿心》对至亲的人差评,是人的本性这个问题,恐怕是世界上、历史上最智慧的脑袋也想不明白。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有一个泼妇老婆。
有一天,苏格拉底正和几个朋友高谈阔论,探讨哲学或伦理问题,突然一盆冷水从他头上泼下来。这是他妻子的杰作。他妻子是有名的泼妇;当然不仅仅因为如此泼水。早成落汤鸡的苏格拉底大笑着对他的朋友们说,我知道嘛,刚刚打了雷,马上就会下雨的。
既然世界上最智慧的脑袋都搞不清懂女人,我也就不去剖析李宝莉了。我想说说她老公马学武这个人。
我觉得他太脆弱了,心理肯定有问题,不是正常的男人。李宝莉热爱骂人,固然可恶。但是也不至于去跳江吧?
怎样才是正常的男人?怎样的剧情才符合现实生活?像《蜗居》里的苏淳那样,对老婆的无理取闹、强势霸道、逆来顺受这才符合现实的。
马学武是因为和工厂里的一个有夫之妇出轨,被老婆李宝莉举报了,导致名誉被毁,主任职位被撤,最后还惨遭裁员,万分沮丧之下去跳了江的。
那个年代对于出轨社会的包容度还没那么大,那个年代就业机会也没那么多,家庭生活又一点乐趣都没有,这是导致他跳江的原因。
但是不管怎样,马学武跳江都是懦夫的表现。那个有夫之妇都还没去跳呢?你怎么就迫不及待赶去投胎了?
再来说说李宝莉她的儿子,她和儿子关系也不好。李宝莉每天下班回来,只会机械性地问儿子:作业做完了没?就没有其他话可以说了。有一次她儿子终于不耐烦了,就发脾气骂了李宝莉:你除了会问作业做完了没有,还会问什么?
《万箭穿心》对至亲的人差评,是人的本性我觉得李宝莉是可怜的,跟丈夫关系处理不好,还情有可原,竟然跟儿子关系也那么僵。跟儿子关系不好,这种情况跟李宝莉没文化就有关系了。
孩子跟奶奶亲,因为奶奶教他做作业,能跟他聊学习上的话题。这个是家庭教育当中很重要的环节。
做父母的不能教给孩子生活的智慧,或是求生的技能,就会慢慢跟孩子拉开距离。
这种情况,我有切身的体会。我很嫌弃我父亲,因为父亲,只会教我洗澡要用热水,洗衣服要放洗衣粉,炒菜要放盐诸如此类的知识,所以我对父亲比较嫌弃。因为那些生活常识,小孩子都懂,每天重复强调谁人都会厌烦。
也许有人认为李宝莉儿子太白眼狼了,我倒是有点理解他。但是我不会把亲妈赶出家门,这么绝决的事,我还干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