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婚姻育儿

从英国孩子“手工课”想到的

2018-06-17  本文已影响65人  故乡舞阳

超英 

英国小学里的“手工课”叫家庭经济学。前不久,我的一位同事的女儿,从英国学习一年回锦后,让他惊喜和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宝贝女儿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国,而且还学会了打铁、做一些木工活、英国式的家常便饭也能手到擒来,这些本领都是他的女儿在英国学习期间,在英国的“手工课”上获得的本领。他的女儿在国内上五年级时,连自己的袜子都洗不好。学校的“手工课”只是剪剪纸片、做做小船、拼拼小车、小房之类的东西。难度再大一点的手工课是几个同学在一个小组里做个水果沙拉拼盘之类的菜肴。

未来社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实践型和分析型的高素质人才。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思维的主动性;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在教育中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引导,增强他们的创造信心离不开劳动。从小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强化孩子的劳动观念,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是学校、社会、和家庭责无旁贷的责任。把孩子从小培养成热爱劳动的劳动者,教育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如何去做人,也是素质教育中的基本的要求。这种“手脑并用”的素质教育,不仅能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还能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人民、爱护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10岁开始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买课本,12岁时能自己挣钱买冬天的衣物,14岁开始挣钱买全年衣物;他的学校有少年植物栽培小组、育种小组、园艺小组、养蜂小组、机械师小组、电工小组、……120种!

而在我们国家,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考试时能考出个好的成绩。只要孩子学习好,有个好的成绩,家里的事情根本不用孩子去做,其它的一概不问。甚至,一些考上大学的孩子还得用父母去给他们洗衣服。那种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它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的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新一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儒生”,与素质教育的内容格格不入。

走出应该教育的模式,站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这个高度,用素质教育来培养人、教育人,是现代化教育中应该彻底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从这一点上来看国外那些先进的国家比我们做的好、做的具体。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劳动。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已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而这一切都应该从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开始,离开了劳动,离开了承担社会责任和做人的最起码认识,素质教育说的再好也空话和奢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