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印象
环滁皆山也,我循着欧阳修的足迹,踏上琅琊山。车行六七里,来到让泉(酿泉),倒是看不出泻出于两峰之间了,泉眼围在青石板之间,不知是那一代的作为,让泉也许不会喜欢这样的束缚吧。不过泉水日日不绝地流淌千年,想来见惯了风云变幻,如睿智的老人,淡看变迁了。
泉水旁就是名传千古的醉翁亭,虽然眼前的一砖一瓦恐怕不是宋时的古迹,或许重修过好多次,可这永远是醉翁亭,贯穿着千百年得是那篇传世文章,是它给了这个亭子灵魂。我来到这里,也不是来探访古迹,只要能够体会醉翁的山水之乐,就不虚此行了。
夏日的山林另有一番清凉,醉翁亭位于山腰处,四周郁郁葱葱,颇有几株参天古树。这里正是山势回环转角之处,百年前定是视野开阔,景致幽深之地。那僧人智仙也是慧眼,找了一处好景致。
附近有一间庭院,地上挖了深深的沟壑,曲折环绕,占满了整个庭院,沟内是流水,这就是所谓的“曲水流觞”了。据导游说是太守与宾客游戏的地方,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饮酒作诗,否则就要罚酒。景致也许是后人杜撰,不过也许确有其事。太守宴饮时,想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里也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不知道太守有没想起永和九年的王羲之,有没有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而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只能在文字与流水中窥得先贤的儒雅风流,却也足以让我羡艳不已了。
据说太守当年,有时在亭中处理政事,有时在山林中与民同游,用现在的话说颇有一番亲民的味道。他虽然贬谪至此,却不改其乐。只是乐从何来呢,那份醉中之乐,那份放情山水之乐,还有那份“乐民之乐”,我在山间寻觅着,意在亭,深秀湖,同乐园,二贤堂,似乎有着古老的影子,藏在喧嚣中。
离开人群,我沿着长长的石阶登上山顶。山上林木茂密,向下望去隐约可见醉翁亭的身形,飞檐像鸟的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也许就像醉翁的心胸风采,只窥一角也足见坦荡,那是一份旷达之心,像飞鸟翔于九天没什么事能羁绊。
心里总还有那么多的烦恼,有放不下的人,有放不下的事,放不下所以沉重。只愿我和你和你们共享这份旷达之心,像郑少秋唱的那样,笑看风云。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徵外两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