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成色与不改色
不知道这两个词汇是耀州方言,还是整个关中地区都流行的土话,一个叫没成色,一个叫不改色。
没成色,差成色,或者“差成个色的”,我的理解就是有点傻,不够成熟,或者是半生不熟。小时候,家里的低桌子上偶然摆了好吃的水果或者白蒸馍,准备招待客人,当我壮壮胆子伸出的手被母亲拍打着缩回时,会同时听到一声喝斥:“多大了,还没个成色!”于是我便牢牢的记住了这个词,后来弟妹们有类似行为时,不用当妈的动手动口,我就代劳了。
还有个名词叫不改色,我的理解就是屡教不改,或者是没记性且一错再错。其实这个词除了父母亲用来批评我经常犯同样的错误之外,就是小学阶段的各位老师了。上课时喜欢交头接耳,做小动作,被多个班主任老师批评,仍不改色。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词被直接使用,只是贬义词,一点褒义都没有,千万不要和面不改色的大义凛然相联系。
后来长大成人了,发现这两个方言土语词汇,不光是收拾小孩子的专业用语,许多成年人一样被人认为没成色,或者不改色。
记得在耀县律师事务所学习时,已经三十八岁了,还被老师认为不成熟,性格过于直率纯真,该说不该说的话,很少掂量轻重就说了出来,许多可写可不写的文字,很少顾及别人看到之后的效果,也就写上了,因此受到老师指责。但这里的不成熟与没成色还是有点区别的。
成年以后乃至六旬过后,被人说不改色,就是屡次戒烟屡次失败,到现在还是忠实的积极的纳税的那种人。这个最能体现什么叫不改色了,明知吸烟有害,是个坏毛病,可就是不改。或者说非常想改,无奈自制力太差,已经变成了“累犯”!
被批评死不改色的人,在改正坏毛病这方面脸比城墙都厚,一锥子也戳不透。他会找种种借口,各式各样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辩护。或者你说你的,我依旧干我的,直到批评的人,再不好意思说他,关爱的人连一丝兴趣都没有了,他还是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
没成色,差成色到有成色,是一种进步。
不改色或者死不改色,那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路数和角色。
各位文友,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