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也许你从来没想过你对世界的理解是错的

2017-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尤永录

最近突然来了兴趣,对生活或读书时遇到的词语来个究根问底。这一扒拉,仅仅几次就让我大吃一惊,我对这些经常遇到的,经常用的词语概念理解竟然是错误的。

“正确的概念,才能有正确的思维,正确的思维才会想到正确的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才有成功的可能。”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就提过李笑来老师的这个观点。

难怪我总是做人,做事感觉失败,很大原因可能是基层概念错误。

举两个例子,其一,前几天重读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作朋友》。在第6章“交流”里,他说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个词的用法,以前我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是,人要诚实,不能有所隐瞒,与人交往,面对事件知道多少,当要讲多少,如有所隐瞒,或有时不能说时,心里会很不舒服,总感到有所亏欠。但李笑来老师却写到,“对很多人来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很浪费时间很精力的。”再加上后面又来了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而不加密,百人毁之而不加疏。”弄得我就更糊涂了,理解不了。于是就上网搜索,找到了这句话的出处,苏洵的《衡论·远虑》。这句是放到整体文章里理解的,是讲圣明的君主或皇帝对心腹之臣要做的态度。皇帝要有心腹之臣,对心腹之臣要做到:“有什么说什么,毫无保留地信任,不会因为所有人都赞扬他,而更加亲密,不会因为所有人都诋毁他,而变得猜忌,疏离。”所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有范围的,我以前却理解为面对所有事的行为规范。正确地理解这句话的概念,才能做《论语》所说的:“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通俗地说就是别傻儿吧唧地跟什么人都兜底,这是要吃大亏的。“真话只能说给真人听”不然你就是自己找虐。你看理解概念重要吗?

再说一个例子,前两天济南培训。我们公司的一个传承课件的名称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课件越看越不对呀!名称不符合呀!于是又在网上找资料,认真收集资料多处对此后,发现我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这二三十年又是错误的,我一直的理解是:“其他山的石头里也是有玉的,从其他山的石头里也可以磨出玉来”,别笑我,也许你也是这么想的。它出处为《诗经·小雅·鹤鸣》,本意是:“其他山的石头可以当打磨玉的磨玉石,来打磨玉。”理解不同,天壤之别。怎么说?引申意义上一个是向外求呀!去他山的石头里找美玉,一个是向内求,本身就是美玉一块,外山的石头只是打磨我自身的工具。你看这是不是天壤之别。

所以正确理解概念很重要,尤其是构建为我们认知底层词汇的概念,因为我们用词汇的概念来思考。

以前无知,当然现在也是。总认为自己很多看法观念是对的,做不好事,是自己有原则,不妥协。慢慢明白,还真是自己没能力,没方法,跟世界有关,但关系不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