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狮子读书会思考、思维心理

懂得这四大定律,帮你看透别人语言背后的目的

2017-08-07  本文已影响1101人  勇者林克

上篇文章我们讲的是,别人不愿意听你把话说完,是因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说话、做事没有条理而导致的。

本篇文章介绍的四大定律可以帮助你分析别人话语中包含的逻辑,以此来洞悉他背后的目的。

01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的了解组成逻辑的基石——概念

“概念”是指: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世界上的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的概念,大的概念如:“人”、“国家”。

小的概念如:“勇者林克”、“马云”  |ू•ૅω•́)

咳咳,要注意的是,如果对概念分辨的不清晰、或者选择“伪概念”“伪命题”进行逻辑思考,那么得出的结果将失去意义。

例如之前篇文章提到的“直男癌”,直男癌最开始是指那些物化女性,不尊重女性的人。但是这个概念被网友广泛传播以后,不断丰富了“直男癌”的含义,导致现在谁也说不清“直男癌”具体是什么意思了。

这就好比“人”这个概念本来只包含了黄种、白种、黑种人,但是突然网友说猪也是人、汽车也是人,导致“人”这个概念失去意义。

当“人”的内涵模糊不清的时候,逻辑推理就无法使用“人”这个概念了。

因此逻辑思维开始之前,你要先确定你要讨论的概念是什么,概念的界限在哪里,如果在概念挑选这一步骤没有分清,那么后面的逻辑推理就全部失去了意义。

02

在逻辑思考过程中,必须遵守四大定律,如果违背了这四大定律,逻辑推理就有漏洞,结论就会不准确、没有说服力。

四大定律分别是: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是指从逻辑推理的开始到结果,必须在同样、固定的,一种或几种概念中,进行讨论与思考。

不能出现“不会做饭的裁缝不是好司机”这种情况。

生活中有人有意违背同一律,常常是为了用“结论1”替换“结论2”,以此达到“偷换论题”或“偷换概念”的目的。

例如:推销员王小姐说:“XX意大利餐厅料理的味道很好,所以意大利很适合旅游呢~”

这项推理就是不成立的,虽然“料理味道好”是“适合旅游”的条件之一,但是“XX意大利餐厅料理的味道很好”这段推理中,并没有提到“旅游”这一概念,违背了同一律,得出的结论自然漏洞百出。(料理味道好就适合旅游了么?那家乡菜的味道更好,还有出门旅游的必要么?)

03

矛盾律,它出自于“自相矛盾”这个典故,其关键点在于:在一个逻辑推理中。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相对的观点。

遵循矛盾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事实的唯一性。

这里借用某名侦探小学生的名言:“真相只有一个!”。

当一个推理违反了矛盾律以后,很容易出现多个真相,这种推理一定会自相矛盾。

就如故事中的商人,说自己的矛什么都能刺穿,自己的盾什么东西都刺不穿,这两种东西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如果什么东西都刺不穿他的盾,则他的矛并不是无坚不摧的。反之亦然。

生活中有意违背矛盾律的人,常常是为了把“假真相”和“真真相”混为一团,然后达到“转移论题”的目的。

例如:公司、政府机关中如果出现了推卸责任,或者挣抢功劳的情况,一些领导为了团队不伤和气,常常会采用“各打五十大板”的策略:“你们都是公司的骨干,这个项目的成功都有功劳”或者“小王虽然犯了错,但是你这个上司没有管好他,你也有责任。”

至于到底是谁的功劳、谁的过错,谁也不会再追究了,因为这个论题已经结束,真正的真相已经沉入海底;这样一来,领导就可以达到“转移论题”的目的了。

04

排中律,它与矛盾律相反,是指:在一个逻辑推理中,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相对的观点。即:对立的观点必有一真。

虽然看上去它只是和矛盾律反过来而已,但是实际上二者的作用,却有着天差地别啊!

排中律最常被运用于军事活动中,战场的形势是瞬息万变的,军队将领时刻都面临着:“继续进攻”和“停止进攻”的选择,如果既不赞同前者,又不赞同后者,就会错过最佳的决策时机,导致战斗失利。

因此“排中律”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帮助我们做出决策。

而“排中律”的第二种作用,常常被小人拿来“混淆视听”,掩盖其真实目的。

例如:“林克即不喜欢男的,也不喜欢女的”嗯~这样看起来,我就变得很可疑啊。

又例如:有人问小明,到底是支持提拔甲还是支持提拔乙呢?小明说:“甲聪明机灵,做事又快又好就是有点不踏实;还是乙比较稳重有大将风度,就是有点太死板了。”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可以使小明的真实想法不被人知晓。

05

但是,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对立的,如果遇到两种对立事物的中间选项时,我们就需要运用第四大定律,即:“充足理由律

它要求推理的结论必须有:与结论有关的、真实的理由,才能论证结论的可靠性。这一点具体在下一篇文章会谈到。

06

只要掌握了前面讲述的四大规律。你就具备了判断逻辑真假的能力啦~是不是很容易呢?那么最后我就用一个案例来捋一捋本篇文章所讲述的,如何判断一个逻辑是否合理的整个步骤。

例:关于知乎上一直很火的一个论题:“寒门再难出贵子”。以逻辑来推理的步骤来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本命题的概念包含:寒门、再难、出贵子。

寒门:百度上说“寒门指的是地位低贱的世家,并非指贫民阶级。”

由于没有具体规定,这里林克我就定义“寒门”为收入排名位于全中国最后20%的人群吧。

再难:“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以前,是多以前,也没有具体的规定,这里林克就定义为30年前吧。

出贵子:“日后显贵的人,也就是行业人才。”

概念分清了,就可以以此来判断,知乎上的作者们的文章是否符合逻辑。

例如:“寒门再难出贵子,是因为你困在了穷人思维之中。”

分析:假设让“收入排名后20%的人”拥有了富人思维,他们可以在“30年以后”,成为“行业人才”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思维是没有办法决定存在的,也许思维有助于改善行动,但是在这段逻辑推理中,前后不形成逻辑。

因此这篇文章,它的逻辑错误在于“偷换论题”,违反了逻辑的同一律。它和推销员王小姐犯的错误是一样的。

本次逻辑推理的意义在于,如果你认为你是“寒门”,想成为“贵子”的话,与其看这些文章,不如去踏踏实实学习你所工作的行业的专业知识,这更有利于你成为“行业人才”。

下篇文章将继续讲有关逻辑思维运用的内容,我是勇者林克,感谢大家的持续关注~

《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听你把话说完?》

我是勇者林克,下篇文章还是讲与逻辑有关的知识,欢迎您的关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