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后感后写作读书让生活美好

《奇特的一生》:幸福的人不看表?不看表的人是幸福的?

2018-08-24  本文已影响2人  向日葵花海

“或许,我们永远学不会用时间统计法,永远不能成为柳比歇夫这样一个人,但至少,我们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光辉的人曾经存在过,他自己设定了很好的一生。好像在茫茫人海中,看到这样一个人,你觉得,甚至自己都亮了。”

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原来有这么了不起的人啊!

也许一辈子专了一个领域就可以当做成功了吧,可是柳比歇夫一生专了很多领域,完成了很多著作,留下的遗产让人无法想象就这一生可以有那么多时间做那么多事情。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最核心的就是记录,统计,分析,反馈,都是大家熟悉的流程,可是柳比歇夫坚持到了极致,想来都觉得任何事做到极致都是伟大的。

不要相信感觉,真实准确的记录

曾经一位老师看着课堂上心不在焉的我们,意味深长的问大家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然后让所有人停下来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一分钟有多长。我深深记得在那一分钟内我数次想睁开眼睛,因为觉得一分钟早都到了。而旁边的同学们不时的骚动也表明大家和我一样,没想过一分钟有那么久。

想起来一分钟很短,但是认认真真等一分钟其实比想象的长很久,所以一分钟可以积少成多的做很多事。每次因为觉得时间短就放弃的话,也许都是被自己的错觉所欺骗,浪费了一点又一点宝贵的时间。

柳比歇夫就放弃相信自己的感觉,用烂笔头分分时时天天月月年年的记录了自己的时间,从而成就了自己奇特的一生。

“他的一切空间和时间坐标都可以复制——某一天他在什么地方,都干了些什么,看了些什么书,都见到谁了,到哪儿去了。”

柳比歇夫的时间开销日记精确记录了自己每天的时间花销,而且长年累月的坚持了下来,“哪一年都是一模一样,千篇一律”。

不禁想起日剧《不服输的女人》里的女主连考了九年司法考试,九年里每天的日记就是只有一句话学习到几点,偶尔加点简短的当日心情,也是数年如一日的格式化日记。

具有这样坚毅品格的人真是会发光的,只能景仰。我曾经也一度热衷于使用日程本,并没有精确的纪录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而仅仅是记录每天都做了什么,还有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计划每天都是否完成。即便是这样简单的纪录,我也依然没有能长期坚持下来。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定力不够,经常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就错过了记录。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自己无法面对自己未能有效利用时间的悔恨,一看到计划未能完成,一看到一页页空白,总是会讨厌自己,觉得自己无所事事又浪费时间,觉得自己常立志而又无法坚持,这种自我怀疑和自我厌恶始终还是让自己无法坚持自我剖白式的每日记录。

苦行僧式的生活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

“这样到底好不好?——给自己的生活定了框框,定得那么死。捆住了自己的手脚,戴上了笼头,错过了其他的机会,人变得干巴巴的……

然而事实上(这个事实很值得注意),柳比歇夫的命运并非如此。他的一生是生气勃勃、和谐协调的。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既定目标,在他的生活中是起了重大作用的。他一生始终忠于他青年时代的选择,忠于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而且在旁人的眼里,他的生活由于目标明确,也是令人羡慕的。”

我是羡慕这种有着坚定的目标而过的所谓“干巴巴的”日子的,毕竟没有目标的我过的也是另一种干巴巴的日子。

柳比歇夫的生活也许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是干巴巴的,因为每一分每一秒都给自己设定了要做的事情,没有玩乐没有休闲放松,以现在的标准来说可能就是没有买买买吃吃吃逛逛逛耍耍耍。可是,柳比歇夫在别人看来干巴巴的一成不变的日子里完成了一项项目标,内心充实,甚至身体都比很多人健康。

“以小市民的眼光看,他是个典型的不走运的人。然而就生活的内涵而论,这个人心灵和谐,很幸福,而且他的幸福是一种最高级的幸福。”

柳比歇夫用计较的时间规划了自己的一生,回头看的时候一定会为自己不曾浪费一分时间而感到充盈和幸福吧。我自己有试过连续过好几天所谓悠闲的日子,吃好吃的,刷剧,睡觉,然而几天之后只感到无尽的空虚和茫然,完全没有放松和幸福的感觉。

所以,幸福感也是需要成就感来帮忙达到的,一成不变的苦行僧生活不一定是不幸福,但是虚度的人生一定不会感到幸福。

抓住时间的时候还抓住了什么

通过常年的准确记录,柳比歇夫不用看表耶可以感觉到时间的流逝,几乎精确。“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盘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其实随着年纪渐长,越大越有一种时间在飞逝的感觉。特别是一个人枯坐,或者看无聊娱乐节目之后,那种空虚感特别强烈,那种荒废时间的挫败感挥之不去,恨自己浪费时间的羞愧感从心底升腾起来。如果抓住了时间,就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在行走的缓慢一些,反而会觉得还有时间在前面,会更有信心去开始。

对柳比歇夫来说,“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

如果在回想某一段时间自己做了什么却什么也想不出来时,总会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甚至悔恨,自己怎么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呢,什么都没做时间就过去了啊。进而就会感叹时间过的真快啊,怎么什么收获都没有就又过一年了呢。

但是如果把时间当做物质,实实在在看着它,担心它会消失,担心用完就再也不会有了,那种珍惜感应该会更强烈。如果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做了很多事情,那时候就会心一笑,觉得自己挺了不起,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真是无法替代的欢愉。

“柳比歇夫的方法,以它细密的网眼,抓住了变幻无常的、老想溜掉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

我有试过记录点点滴滴的小事,记录的同时会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那些不知不觉消逝掉的时间。其实这种点滴记录的方式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让人感受道时间的流逝和可贵,会让人想要珍惜时间。另一方面,也让人意识到自己对时间的无谓浪费而心生惭愧,这种一点一滴的自我剖白会让自己感到自己的软弱。

可是柳比歇夫就能直面自己,“在他的日记中做记录,然后算出他软弱到什么程度,算出他为幸福付出的代价。在自己的面前做到这样坦率,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他的意志来自何处?他从哪儿汲取力量在一条孤独的道路上走下去?他身上那种在风雨飘摇之中屹立不动的精神是怎么形成的?这历来都很奇怪——唐吉诃德们、圣徒们、苦行僧们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人没有明显的或者不明显的动机突然变成了革命者,非要走上斗争的艰苦的道路?有客观情况的作用,有环境的影响,可是也有并且常常有本身的基础,有某种注定了的东西,即古时候称之为“命运”的那个东西。”

所以,抓住时间的人才能抓住自己的命运吧。

我数次在剖析自己的软弱中败下阵来,没能坚持记录自己的时间花销,也没能坚持自己的目标,所以很多梦想也没能实现。希望一切都还不晚,希望自己也可以越来越高效的利用时间,越老越准确的利用时间,越老越了解自己的时间花销,越来越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