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
今天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就开始他的“发明创造”,晚上十点多了还在忙,我在卧室哄二宝睡觉,就听见客厅里奶奶催促他洗漱、睡觉,见他不理会,奶奶声音就有点急促,便听见他跟奶奶说“奶奶,你知道我在干什么吗?”
“干什么你也得睡觉啊”
“我想创造个“超级挖掘机”,等妈妈以后老了走不动了,就开“挖掘机”出门”。
哈哈,简直笑喷了,我脑补了一下开挖掘机出门的场面,反正我是不敢。
虽然很好笑,但也是满满的感动,每天的小脑袋里不知道都装了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一个接着一个,但每次的想法最终的目的就是送给妈妈礼物。孩子的想象就是这么天马行空,你给他一张纸,他能还给你一片天。我多么希望孩子的这种单纯的小美好能保持下去,不受社会这个大染缸的纷扰。
龙应台在《目送》中所说: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
今生今世不断地在
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每每看到这段话我都不禁泪下。想起孩子两岁多时第一次离开我们几天的时候,因为老家有事,我跟爱人又忙,奶奶便带孩子回老家了几天。白天上班还没什么感觉,下班回家没有了那甜甜糯糯的叫“妈妈”的声音,也没有那一个小小的温暖的抱抱,好不适应。吃过晚饭,我跟爱人做沙发上看电视,享受着少有的二人世界,爱人说到“怎么办,我想小家伙了,这才刚回去没一天呢吧?”
“大概是吧,我也想了”
那晚似乎特别漫长,感觉自己真就像孩子断奶似的,心理上总有一些需要去适应。
孩子初上幼儿园,小小的人儿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一蹦一跳的走进幼儿园,我站在门口向他挥手说再见,再回头时已泪如雨下。
孩子有了自己的翅膀,要去广阔的天空飞翔,我们需要做的便是一次又一次的放手。
孩子是一棵有自己生长规律的小树,有时候,我们只需要做个旁观者,适当的浇浇水,施施肥,静静的看他成长,参与过多便有了人工的痕迹,没有了天然去雕饰的美丽。
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和判断,我们没必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他的头上。
从小孩子的牙齿就不好,从两岁多就不停的看牙医,定期涂氟。每次忙完,孩子都要在牙医那看一会医生那本教案书。我大概翻了一下,基本就是关于牙齿的临床医学,我是很排斥这样的书籍,我便不愿意孩子也看这样的书籍,怕他会有心理阴影,但孩子每次都看的兴致勃勃。牙医便建议我给孩子买本临床医学,解刨学之类的书,我很难理解孩子的想法,问过孩子之后,发现确实喜欢这样的书。经过再三考虑,我还是给孩子买了本儿童牙齿临床学的书。之后很长时间孩子每天都要捧着看一会,高兴时候还要跟我讲讲看的内容,讲真,我对孩子说的内容一点都不感兴趣,但孩子喜欢便好,兴趣是便最好的老师。
成长路上,哪里没有绊脚石,小草也好,参天大树也罢,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为人父母,我不求做到完美,能适时发挥作用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