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之间的差别。
最近一周我只读了一本书。
本来按照计划是三天读一本的,但是因为《好好学习》这本书,我放慢了我的阅读速度,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实在是很大。
根据二八定律,20%的核心工作可以决定80%的结果,那么我的运用就是,在值得的书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提高。
于是我决定要放慢我的阅读速度,细细咀嚼其中传递的信息。
以下就是我阅读本书获取的最核心的新知,分享给大家。
为什么深度思考力是这个时代的竞争力
认知优势发生了改变。
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左右,大学生是非常吃香的人才,因为有知识的人毕竟在少数,于是认知优势进入第1个阶段,知识的数量构建认知优势。
第2个阶段是2000年开始,持续到现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让知识数量构建的优势被瓦解,变成了更快的速度获得最新的知识才是竞争优势的来源。
第3个阶段便是,现在已经慢慢到来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知识的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随着信息的获取越来越方便,知识付费盛行,越来越多的知识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此同时,对于脱颖而出的信息和知识,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知识的深度。
尽管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果将这一千个人眼里的哈姆雷特统一放在知识付费的平台,我们会发现,脱颖而出的永远是那个抓住更精髓的核心的人,而在他的背后,隐藏的就是他深度思考与整合的结果。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
不得不说,我曾经也为了逃避提升自我这件苦差事,做过各种各样的兼职。
分销商、刷单,甚至于打字员我都有去了解过。(这几件事大家最好都不要去做,因为真的一点用都没有,虽然我没有被骗钱,但浪费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珍贵的时间。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去看几本书,多去学几门技术。)
说白了就是在逃避,真正可以提升我自己的事情。
因为学习是件苦差事,提升自我更是件费很多力才能讨到好的事情,而“着急赚钱”和“懒”就成了我前进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好在我终于及时止损。
后来,我崇尚认知提升,学习知识管理。但其实,在他背后,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核心点应该是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认知深度→改变行为模式。
改变行为模式是我们最终希望达到的目标,而在这之前我们一定要明白的是,深度思考力是达成最终结果的一个重要步骤。
有一种知识叫临界知识
我更倾向于把临界知识称为底层逻辑。更清晰更明了。
然后我大概知道了,为什么在我们上学的时候,我们在学任何一个技巧之前学习的永远是这个名词的定义。
举个我曾经学的还蛮好的几何的例子——全等三角形。
我们首先学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就是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呗。
然后我们才学习,证明全等三角形,也就是在他之上的技巧,什么AAS,SSS,SAS,ASA等等。
证明只是在底层逻辑之上的知识和技能,而在学习它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他的底层思维,也就是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只有我们明白了证明全等三角形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才能更好的运用sss等技巧对他进行证明。
底层逻辑(临界知识)永远是晦涩难啃的。
因为那些定义对我们来说是抽象的,而我们的大脑的进化需求定义了它只能更快速的记住那些形象化的图像,而不是更抽象的文字。
而当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这20%的底层逻辑之后,我们就会更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掌握底层逻辑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去做正确的事情。因为底层逻辑就是从一堆现象中总结出的规律。
成功了,我们就去学习如何效仿,失败的,我们就学习如何规避。
四两拨千斤
为什么4两能拨千斤?为什么给你一个杠杆,你可以支起整个地球?为什么俄罗斯观众和英国观众800:1500的比例却能以少胜多?(开个玩笑,战斗民族性子野。)
任何一个看起来,灵巧又机智的技巧,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底层逻辑在支撑着。
拿我的专业学习的编剧来讲。
我们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是相通的”。
后来想想确实是这样的。每个人都会有自私、拜金、善良、温暖等等的一面。而从最底层的这些人性出发,我们可以塑造出不同的角色。
举个最熟悉的例子,《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因为被爸妈习惯性忽视,于是,家里还剩两个鸡蛋轮不到自己,在姐姐生日那天顺便把自己生日过了,狗焕爸爸给她的整鸡,带回家后却连根鸡腿都轮不到自己吃。
所有的委屈、冲突,都是因为人本身“渴望被爱”,德善也不例外。
再比如任何一个电影电视剧的故事构建都是由一个,几乎快要说烂了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构成。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我们可以翻出千百倍的花样来塑造出各不相同的故事。
对我们的吸引力,屡试不爽。
电影和电视剧,这些影像的艺术是通过故事来吸引观众,而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又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比如广告也可以用故事来吸引观消费者。如此延伸下去,奢侈品的品牌就是用一个个诱人的故事,在向消费者诉说他们的价值观,从而拔高身价,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
这样看来万事万物的背后都是相通的。
而知道底层逻辑,就能最快最准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无论多么高的认知,与精准的底层逻辑都需要通过最后的改变行为模式来达成最终目的。
我们了解系统思考,知道万事万物都不简简单单是由单线的因果构成。
比如减肥,不仅要靠摄入食物的热量、运动锻炼时支出的热量以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心态也会影响激素的分泌。
(底层逻辑:通过学习营养学,身体肌肉构造等等相关学科,构成对健康瘦身的基本认知与制定方法论)
而通过复利效应,我们知道长城不是一日建成的。
减肥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需要养成每天健康饮食定期运动的习惯。
每天健康一点点,才会迎来完美身材到来的那一天。
(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结果B又会加强事情A,如此一直做下去就会不断加强事情A,从而达成最终的快速增长阶段)
黄金思维圈的逻辑是做事情要先考虑最底层的why,然后才能慢慢延伸到how和what。
(具体的例子,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有交代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奔赴上一篇,了解一下。)
这些用处广泛的通用临界知识,要实际的运用到我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才能指导我们自己更好的内化知识。
写在最后
尽管现在,我们学习、获取高质量的学习环境越来越便捷,但是学习之难,丝毫没有任何的变动。
深度的学习永远要耐得住寂寞,下得去苦功夫。
“梅花香自苦寒来”,“厚积薄发”依然是不可撼动的真理。
而没有刻意学习的痛苦就没有一针见血的清楚,快速掌握的技能只能沦为貌似深刻的肤浅。
希望我们都能够坚持学习,不断精进,掌握临界知识,成长为最具竞争力的一批选手。
Work hard to study, more and more progress every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