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活会员专题

读《猫语症》:藏在“异常”里的深情

2025-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豫D双人舞

读张寒寺《猫语症》一文,心像被柔软的针轻轻刺了一下,酸涩漫开。奶奶对着猫说话的“异常”,在真相揭开时,成了最动人的深情。

文中,爷爷离世后,奶奶把对他的思念,都放进与猫的交流里。那一声声“猫语”,哪是什么病症?分明是奶奶在孤独里,拼命抓住和爷爷精神相连的线。我们总容易用“正常”的尺子,丈量亲人的行为,却忽略了那些“反常”背后,藏着汹涌的爱与无法安放的思念。

文中“我”的遗憾,也是许多人的写照。我们总在时光里懵懂,等懂了那些“不可理喻”的举动,饱含着怎样的眷恋,往往已错过太多。就像奶奶,她守着与爷爷相关的“猫语”,是在荒芜的失去里,给自己造一座有爷爷影子的花园。

这让我想起生活里,长辈们那些被我们笑称“老糊涂”的时刻——固执地保留旧物,重复讲过的故事……

母亲总爱把过期的食物仔细收好,说“扔了可惜”。一盘稀松的醋溜绿豆芽,哪怕只剩一口,也要放进冰箱,等着下一顿就饭。发了霉的一块杂面馒头,也一定是把外皮一揭,就塞进嘴里……我曾不耐烦地指责她:“吃坏肚子怎么办!” 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却依旧改不了,默默把东西收得更隐蔽。

前年暑假翻盖老家房子,所有破布头烂套子,烂桌子坏椅子,足足让我顶着烈日拉出去两大三轮车。新屋盖好,新床新柜,新椅新凳,新灶新锅,新卫浴新家电……老家要用的生活物品几乎换了个遍。心想,多好啊,客厅卧室宽敞明亮,厨房洗手间干净整洁,院子里地铺石也是一尘不染,廊前窗下几盆绿植点缀,这比我们在县城小区里的套房还要惬意呢!怎料,母亲第一次回到乡下新房子,却是满脸不悦,不是问我要她的一兜穿了十几年尼龙袿,就是问她年轻时织就的一床条纹棉布单子弄哪去了……凡此种种。两年多了,时至今日,她仍会时常抱怨我把她那么好的一个桐木方柜扔了,尽管三面漏洞,呵呵撒撒,摇摇晃晃。

老年的母亲总爱反复讲那些老掉牙的往事,不过是她一人如何顶着西北风去村后拓坯,如何低三下四借牲口碾场耕地,如何一个人做难风里雨里为父亲借钱看病……我在一旁刷手机,敷衍应声,嫌她着实啰嗦。只得送上两句:为什么不向前看呢?难道现在不比过去好吗?如此,母亲便就会好似一下子清醒起来:好,咋不好?咱村东西头的都说,我现在过的日子都是好到云彩眼里去了。说这些话时,眉梢常年拢聚的皱纹着实松弛了不少,自豪之意写满脸庞。

在景区观景,母亲总会一边东看西看,一边慨叹我爹不如她有福气,说得激动了,走走停停,就跟不上我们的步伐,我会不自觉地抱怨:“您别东看西看了,不过一座砖碑,一孔石桥,要当心脚下啊!” 那时的我,用所谓 “为她好” 的理性,粗暴丈量她的行为,却从未想过,这些 “异常” 背后,藏着怎样的情感。

今日看来,原来,那都是他们和逝去岁月、远去之人的“对话”。我们该更早明白,别用理性的外壳,隔绝了爱的温度,多去聆听、去拥抱那些看似奇怪的深情,别等懂在失去后,让遗憾成了心底最难以抹去的痕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