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
好像很多年没有这么刮过了,接二连三的沙尘天气,整个天空被霾笼罩着,日头都昏暗无光。
记忆里,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已经是二十多年前了。我们村没有学校,只能去两三公里外邻村的一个小学上学。刮了整整一天的黄风,那天放学后,外面已经是天昏地暗,和几个小伙伴顶着风回家,等到了家身上全是土,吃了满嘴沙,一个个活像田里刚钻出洞的土耗子。等到第二天出门一看,门前自留地旁边一棵比腰粗的大树被风吹断成了两截,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大自然惊人的破坏力。
干旱,少雨,植被稀少,裸露的地表遇上不稳定的空气层结就是一场沙尘暴,所以这里的春天往往并不是绿意盎然,更多时候是青黄不接。
有那么两三年的光景一年之中几乎没下过一场像样的雨,风倒是呜呜地刮,刮了一场又一场。大地都裂开了口,口子长度不一,有的几尺长,有的几丈长。雨水少,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庄稼收成不好,就连牲口的草料都没了来源。
山上灰秃秃的没有一点绿意,羊吃不饱,温顺得很,也懒得叫,就连平常喜欢叫唤的蛐蛐儿也没了声儿。
羊倌随手把鞭子扔在一旁,无精打采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望着万里无云的天,自言自语道:“老天爷,怕不是要旱死个球咧!”
天上不下雨,地下没有水,村子里仅有的两口机井干得见了底。人们没有其他办法,想到了最后一招——祭龙王。
民间关于龙的传说可以说是数不胜数,龙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精神象征,唐代诗人刘禹锡“山不再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家喻户晓,我们国人更是骄傲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龙王庙在村东头的土梁上,说是庙其实就是一间小土房,里面供奉着一尊神像,摆着香案,正对庙门的照壁上刻着“风调雨顺”四个大字。
龙王庙作为祭祀龙王的场所,也是村庄的信仰中心。这庙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的,至于是谁修的更没人知道。人们似乎不大关心这些,但是对于神明的敬畏之心天地可鉴。
龙王庙虽说村子里的人每年都在修缮,但大都是小修小补,耐不住常年的风吹雨打。赶巧遇上连续几年的大旱,不少人都心疑,认为一定是哪里得罪了神仙。男女老少们围在土地庙前,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越看越觉得龙王庙又破又小,自己都看不顺眼,何况是住在这里的龙王爷呢。最后由村长提议经过全体村民的商议,决定重修龙王庙。村民们自发捐钱雇了泥瓦匠,请了风水先生看了日子。在农村动土是一件天大的事,不管是盖房子还是迁坟地都要请懂风水的人来看,胡乱动土闹不好是要带来灾祸的。很快,庙重修一新,小土庙摇身一变成了红砖房,看上去大了不少也气派了许多。
这样平平无奇的一个小山村,人们靠着几亩薄田为生,平日里路上过几辆车都数得一清二楚,可千万不要认为这里与世无争、消息闭塞,农村有什么大凡小事传得比风都快。
五月二十五是个好日子,“开庙门,祭龙王”,隆重的祭祀仪式就定在了那天。一大早杀了鸡,宰了羊,浩浩荡荡的人群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手拿黄纸和供香,有的则抬着鸡和羊,整个村庄的人都来到庙里,带着水果、饼干和其他供品。
在农村,除了赶大集,这种红火的场面并不多见,因此那天引来了邻村不少人过来瞧热闹。
按照祭祀流程,把整鸡整羊和各类水果贡在八仙桌上,上三炷长香,风水先生开始站在庙前作法,挥着衣袖,嘴里念念有词,新鲜得很也热闹得很,就是听不懂说了些什么。
随着祭祀的正式开始,气氛变得越来越凝重,人们恭敬地站在一旁不敢说话更不敢有任何动作,生怕稍有不慎得罪了神明。等他作法完毕,村民们便排好长队依次进庙里奉香,先磕三个头再敬香,不一会儿庙里的香火缭绕,人们在庙前焚香祷告,诉说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期望:乞求天降甘霖,恩赐万物生长。
当然进庙也有进庙的规矩,不是谁都能进。都是各家的男人们,女人和没成年的孩子们是不允许进庙的,尤其经期的女人是万不能进庙的,这是大忌,据说很不吉利。
祭祀完以后的鸡、羊又被抬回了村子里,在村西头的空地上架起一口大锅,底下烧上柴火,开始炖鸡、炖羊肉。佐料不多,简单地撒一把盐,出锅的时候一揭锅盖肉味飘散,简直是人间美味呀!
各家的男人们就守在跟前,不是馋几口肉吃,而是这肉与往日不同,祭过龙王的鸡、羊那是沾了“仙气”的,岂能是平常之物比得上的?吃了祭祀过的肉是为了讨个好彩头,这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类似这种风俗有很多,比如吃饭不能敲碗,筷子不能插在米饭里,鸟屎拉在头上要把一小块红布缝在随身穿的衣服上……
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着古老的文明、古老的传说、众多的民俗文化、各种风俗习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流传了下来,有的移风易俗了,有的简化了,有的遗忘了。
可能是人们的诚心感动了龙王,第二天就下了一场雷雨,玻璃窗子在雨天里被雷声抖着似的那么轰响,大家都欣喜若狂,纷纷呼喊着“下雨啦!下雨啦!”孩子们躲在屋里不敢吭声,直到雨过天晴彩虹出来才穿着雨靴跑到外面玩儿。
人们心中的喜悦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场雨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场降雨,更是龙王降下的甘霖,是对虔诚祈雨的回应。
雨水充沛的一年,隔个几天就下一场雨,干渴的大地在雨水的滋润下重新焕发了生机,一切又活了过来。水流动起来,草绿了起来,山青了起来,羊肥了起来,人们站在希望的田野上,撒下一粒粒种子。
说到下雨,对于孩子们而言最有意思的就是拿着瓶子去草地上捉龙虱子,或者雨后两三天提着篮子去南山上采野蘑菇。孩子们有说有笑,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收获颇丰,采上满满一篮子蘑菇,回家用井水洗干净了炒着吃,倍儿香。龙虱子这种东西,我不知道别的地方叫它什么,反正直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它属于哪一类昆虫,也好多年没见过了。
那一年的雨下啊下,庄稼的长势特别旺,难得的丰收年让每个人脸上都笑开了颜。最难忘的是秋收时节,平日里不苟言笑的二爷站在打谷场中央眼里泛着泪花,皱巴巴的老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