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关于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点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7037887/c1ac91f7ce474b08.jpg)
2019年4月2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湖北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部署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工作。作为全国第三批实施改革的8个省市之一,我省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到2021年建立基于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新机制。
我省新高考机制下,考试科目设置为“3+1+2”组合方式,满分为750分。其中,“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根据高考新方案,学生将会有12种学科组合的选择。这对于以前文理分科的“二选一”而言,无疑复杂了许多。而且,新高考方案中的高考志愿填报,更偏重于专业的选择而非院校的选择,这就需要学生从高一选科,到高考结束选专业,都要能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优势所在,对未来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规划。
而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我国普遍存在问题是: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概念模糊;家长不清楚孩子的兴趣潜力,眼光只盯着分数和大学。带来的后果就是高考成绩公布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学生和家长仓促作出决定一生的决策,导致很多考上大学后的学生对自己当初填报的高考志愿不满意甚至后悔,大学毕业之后盲目、迷茫,甚至觉得学无所用,毫无关联。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希望重新选择专业;部分学生因为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或重新参加高考,或跨越条件苛刻的转专业门槛;还有部分学生参加工作后还在为寻找自己的兴趣而继续摸索、不断跳槽。
每一个人都想追求成功,追求幸福,只是每一个人的路径不同而已。面对学生职业生涯意识缺失的现状,和新高考改革学生自主选择权增多即将面临的种种问题,每一个学校要应该积极地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号召,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当好学生的人生参谋,为学生的成功修路搭桥,帮学生设计好通向幸福的人生规划。
在发达国家里,生涯规划教育一直广受重视。美国在学生六岁时就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加拿大采取“读书-工作-读书”的职业教育方式,英国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分阶段开展生涯教育,新加坡设有专门的中学“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网络系统,日本在高中扩大职业课程选修课。而在我国教育发达地区,一些知名学校,如上海建平中学、山东省实验中学等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已达近十年之久,取得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现在,全国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一线学校都非常重视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生涯教育培训如火如荼,生涯指导教师的培养、生涯指导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
那么,什么是生涯规划呢?从概念上说,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相关的主观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职业倾向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再与时代特点接轨,确定自己最佳的学业、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行动。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学校融入专业发展、职业规则知识,通过多元智能和生涯兴趣测试,让学生唤醒生命,全面地认识自己,以自己追求的目标为出发点,建立长远的价值观,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取得自我肯定和对未来职业认定后,有效激活内动力,寻找发挥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完善自我,实现目标。
高中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有各种各样的形式,结合我国部分先行学校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生涯规划课程
生涯规划专门课程,如同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课程一样,是由专门的生涯规划教师讲授的,全面地、系统地向学生传播生涯规划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的课程形式,是系统的、专门的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手段之一。
山东省实验中学把生涯教育作为课程安排,并有学分要求。每周一课时,共18个课时。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生涯规划结果评定,合格者赋学分1学分。在浙江省开展的生涯教育中,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就开设了“职业与能力”示范课程以及由校长申屠永庆编写教材的专门课程,海宁市高级中学开设了《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回浦中学开设了名为《高中生生涯指导教育》的课程,温州中学开设了《高中生涯规划辅导课程》课程,并成为了浙江省第一批精品课程。
二、职业倾向测验
职业倾向测验是指帮助测试者更加清晰地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自己最适合的工作环境,同时为自己提供相应的职业发展建议的测验。这一测验工具主要包括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和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测验工具。如上海市静安区民立中学引进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上海市嘉定区嘉定一中进行了MBTI职业性格测评,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从“简介、个性特征、我的优势、潜在弱点、适合职业”等板块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性格进行科学分析;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也在为每个学生做职业倾向测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三、生涯规划讲座
生涯规划讲座是以讲座和报告会等形式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一种课程形式。比如华师一附中举办首届“探索个性自我,活出精彩人生”生涯规划日活动,邀请40位职业精英和专业达人来到校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职业故事和求学经历;上海市虹口区钟山高级中学组织部分优秀毕业生回母校进行“情系母校,学长启航”生涯课程的辅导工作,介绍所在学校的就业、专业及发展情况;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以“家长进课堂”的方式,请到分别来自法律、警察、汽车制造、教育、税务、交通、软件设计行业的家长们。通过介绍所从事行业的特点、专业知识和发展趋势,让同学们对各自感兴趣的职业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四、职业体验活动
职业体验活动主要是以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各个行业进行零距离的职业接触,从而对职业产生最直观的了解。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把高一年级的学生带到华中农业大学各个专业和教授和学生零距离交流,初步了解相关专业的情况。无独有偶,上海市市南中学高中鸿志班的全体同学来到位于浦东新区周祝公路的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参与首届“职业体验日”活动。嘉兴一中面向全体高一学生推出了以“初试职场牛刀,踏出梦想第一步”为主题的寒假职业体验社会实践活动。
五、学科课程渗透
除了开设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之外,渗透式教学也是非常值得利用的。所谓渗透式课程,是指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加入生涯规划的思想,通过在其他必修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涯规划的思想,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生涯规划知识。比如,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五乡中学的历史教师陈欢夸身体力行,在高二历史课上做了必修课程渗透生涯规划意识的尝试,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主题班会活动
班会活动是班集体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战场,在班会中组织学生对生涯认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广泛的交流,是学校有效开展生涯教育的良好方式。生涯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可以包括自我唤醒、行业介绍、高校宣讲、专业解读、志愿填报等;主题可以设计为“做自己生命的设计师”“心怀远方,以梦为马”“遇见自己,预见未来”等;形式可以有交流讨论、演讲辩论、戏剧表演、撰写生涯规划书、生涯规划故事征文比赛等。
七、家长沙龙活动
学校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家长。家长的生涯意识到位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新高一初始阶段,可以请有关专家面对全体家长作生涯教育报告。如湖北省实验中学针对2018届新生家长所作的“有生必有涯,有涯必规划”大型报告会在家长当中取得较大的反响。思想上有了初步的统一之后,可以不定期开展小型的小切口的家长沙龙活动,针对孩子选科选专业的一些问题,邀请专家或往届优秀家长进行交流。
学校生涯教育工作,从时间层面上可以分高一、高二、高三三个阶段考虑,不同的阶段侧重点不一样:高一可以安排生涯课程,内容倾向于“认识自我,自我唤醒,自我规划”,高二主要是社会实践和体验,高三则主要以讲座、报告的形式进行,内容倾向于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填报志愿等。从空间层面上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从人员层面上可以分为专职教师、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等。
从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来看,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刚需”。高中学校应该根据生涯规划的本质特征和学校发展的实际进行全面的顶层设计,把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当中,构建生涯规划教育的良性生态系统,做到理念到位、组织到位和参与到位。比如:成立专门的生涯规划指导小组,培养生涯教育专职教师,引进生涯规划教育网络平台,配备生涯规划教育教材,设置生涯规划必修或选修课程等。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和初步绘制未来幸福人生画卷的关键时期。让学生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兴趣倾向,科学地选择选考科目和专业,制订个人成长计划,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最佳人生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这是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共同的愿望。愿我们增强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早日实施学校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贵人!
声明:此文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