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书摘#

学会关键对话这3招,又讲“武德”又“耐撕”

2021-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乘风职读

0.导语

首先请大家先看个图片,她是美国一名说唱歌手Nicki Minaj妮琪·米娜,国内的歌迷起了个外号麻辣鸡,她的风格突出,个性鲜明,曾经和前辈Lil' Kim莉儿·金有些不对路,所以麻辣鸡还专门发行了一首歌叫Stupid Hoe(和Whore同音,大家可以看歌词品一品)在全球歌迷面前开撕。

这可以算是撕出了文艺新境界。

名人都这样了,咱们普通人是不是也要成为这么“耐撕(nice)”的人呢?

因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太容易出现想开撕的情况了。比如:

你在地铁里被人踩了一脚,你说了对方一句,但对方不但不以为然,还说:“你怎么这么较真!”;

又比如今天本来只是提醒一个同事改进缺点,但谈到最后他都激动的要向公司提离职了,你只能憋一肚子气,反过来安慰他!

或者你和同事都想顺利地、漂亮地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却为两个不同的执行方案争论不休。

咱们当然不能象麻辣鸡那样“不服就撕”,那怎么办?

说到这里,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方世玉》中的一个角色叫雷老虎。雷老虎刚到华南发展也是个狠人,不服就干,四处竖敌,后来经历变故后,口头禅就变成了“以德服人”,让人印象深刻!用现在的流行的话说,就是雷老虎后来很讲“武德”,:)

那,咱们怎么能做到又讲“武德”又“耐撕”呢?《关键对话》这本书可以帮到我们。

这本书来自于作者团队20多年对10万多人的跟踪研究总结而出,书中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沟通流程,既包括常见的理解误区,也有很多具体的沟通技巧,内容全面易懂。

这本《关键对话》已经算是沟通类的“经典”书籍,而且因为实战性强,出版以来一直高居各图书排行榜。

那今天我们一起把《关键对话》这本书的精华知识来学习一下。

1.交通灯三步法

首先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关键对话”?

从这个片段可以看出有两种对话类型:“关键对话” vs “普通交谈”,然后也说到了关键对话的三个特征:不同的观点、强烈的情绪、巨大的风险

接下来我们看这三个场景是不是关键对话?

一一来分析:

场景A不是,因为小张主要是听你讲,你们之间不会有观点的冲突。

场景B不是。虽然两人观点不一致,情绪也很激烈,但总的风险并不大(毕竟这么大年纪了,估计也打不起来了!)

场景C是,三个特征都符合,是个典型的关键对话。

因此这里归纳出“交通灯三步法”来识别关键对话,这个方法只需要快速回答3个简单的封闭式问题,同时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以把这3个问题关联了交通灯形象:

如果对表里的3个问题都是肯定的回复,也就是告警声响起,那这场对话是关键对话,否则就只是普通交谈。

当然了,使用“交通灯三步法”还需要一个触发条件,比如说:1)我们谈话前已经感觉重要性和风险很高;2)在对话过程中,直觉中发现对话进展不顺利的时候。

2.不忘初心三步法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这个片段将介绍一个帮助我们牢记对话初衷的方法,保证我们始终围绕正确目标而进行对话。

首先很明显这是一场“关键对话”。我们从原文案例中看到,格瑞塔应对的非常好。

她首先是控制住了她的负责情绪,没有恼羞成怒,而是一直抓住要“推行成本缩减计划”的原定会议目标,过程中连续应用了赞扬、鼓励等手段带动大家坦诚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

航空业有个说法是:飞机起飞最重要的就是起飞和着陆两个阶段,通常最容易出事故的就在这两个阶段。所以很多人在搭上“关键对话”的航班,起飞不久被带偏了,比如被带到一些“雷区”,比如说:

1)被负面情绪影响和控制。沟通过程产生了各种负面想法而不能自拔,被影响了还没察觉到。

2)完全忘记了初始目标。争论过程中早就把初始目标丢到一边儿去了,只想战胜对方或者用忍让换和平。

3)因为担心,觉得不安全而不愿意暴露信息,更不用说坦率分享观点了。

一旦误入这些雷区,我们就需要赶快纠偏,所以我们总结了“不忘初心三步法”,让关键对话能避开“狂风暴风”,顺利飞行,并且一直向着目标前行。

1)控制负面情绪。当我们确认这是一个关键对话,内心也听到了“告警声”,那我们首先要做的一步就是慢下来,深呼吸,告诉自己冷静下来。

2)聚焦初心目标。冷静后,我们的大脑就可以恢复理性思考,这时我们可以自我发问:我对话的初心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该怎么做?这样我们就用初心目标,这么一个正面意念,把负面情绪从大脑里挤出去,用初心目标来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航线。

3)恢复安全氛围。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比如必要的道歉,向对方重申和确认初心目标,向对方表达尊重,重复说明共同探讨的诚意等等,建立安全的对话氛围,为积极和建设性的对话打下基础。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本人使用“不忘初心三步法”的例子。

我上周有事外出,刚把车从停车场出来走了2-3公里的样子,才发现车的前窗大玻璃有一道裂纹,很明显它是在停放时被人破坏了。所以当时就电话通知了停车场管理人员,但因为还要出去办事,就没有马上回去。

回来后我就去找管理员沟通。大家很清楚,这是一次关键对话了,对吗?那当时在我看来,责任很明显。但没想到我刚说完情况,还没谈到赔偿问题,就被管理员打断话头,他说:“你的车已经离开车场2个小时了,我们无法确定这期间发生什么事。所以除非你能证明这和停车场有关,否则我们没办法负责任。”我当时一听这句话就火大了,这不是明显想无赖嘛,眼看着我就准备和他吵起来了。

但这时我想起了“不忘初心三步法”,为了避免无谓的冲突,我是这样来处理的:

1)控制负面情绪。当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关键对话,属于要集中精力去处理的一次重要沟通,那我首先要做的一步就是慢下来,深呼吸,告诉自己冷静下来,不能被“愤怒”带偏了。

2)聚焦初心目标。我然后就问自己:这次我来的初心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该怎么做?很明显,我来是想让停车场承认自己的保管责任并答应给我赔偿。这个目标并不容易达到,因为停车场很可能会各种推卸责任,所以我更不能只是来宣泄情绪,而是要有理有据,理智地和对方沟通。

3)恢复安全氛围。想明白了这些,我就重新组织了语言,决定向对方重申和确认初心目标,重新向双方协商的方向推进对话。我当时就说:“徐经理,你先不要急,我过来找你商讨,目标肯定是要先弄清楚原因,再来考虑责任对吧(初心目标)?最起码到现在为止,虽然我没法证明一定是停车场保管的原因,但你也一样证明不了是我自己造成的对吗?我很尊重你,但既然我的车是这里保管的,而事故已经发生了,我现在并没有报警,因为我想你们应该愿意也有责任配合(表达尊重),而且你们也有停车监控录像,我们为什么先看看是不是可以发现什么呢(愿意共同探讨)?”

因为我的态度很平静,而且很尊重对方,我的沟通目标也是合理的,对方就没有办法再强行拒绝,因为停车场其实也买了保险,他也愿意配合我进一步调查原因了,这样我们对话才顺利启动。

反过来,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我冲动行事,那天我被几个保安礼送出门也不是不可能,那真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了”。

另外需要提醒一下使用“不忘初心三步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初心目标”本身是综合考虑了双方的利益的,而且过程中有可能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调整。如果是偏向一方的“初心目标”,你再去坚持“不忘初心”那就是执迷不悔了。

好,那第二个片段就学习完了。

但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虽然我们高度重视,但是“关键对话”还是很容易跑偏的,很容易出现对话双方“各执已见,争论不休”的情况,那我们接下来分析其中一个最常见的原因并给出对策。

3.共同目的三步法

这个片段的观点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话陷入僵局的原因是我们把期望目标和实际目的混淆了,从而陷入了僵局。

其实用中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大家会更容易理解,中文里的说法就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所以后面我会用“手段”这个词来代替“期望目标”进行讲解。

我也从以下5个方面总结了他们的区别:

我们现在举几个例子一起来加深理解。

我相信大家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很明显:

1)男生的实际目的是创造单独相处的机会,增加了解,促进感情,吃饭只是一种手段,对吗?

2)女生的“肚子痛”是手段,目的是想让男朋友多关心关心他。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稍微总结一下两个观察点:

1)很多场景下,手段和目的是不一样的;

2)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是多对多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手段背后可能有不同的目的,同样一个目的也可以用多种手段来满足。

那为什么学会了区分呢?因为如果我们能清晰辨别手段和目的,大家就很自然地涌现了很多想法,甚至是很有创新的一些想法,就不再固执和坚持在手段方法,而更聚焦于满足双方的目的时,就大大拓展了思维空间,很容易形成共识,开启双赢合作。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可以使用“共同目的三步法”快速摆脱僵局:

1)审视自我。审视自己的“手段”和“目的”。这里要特别留意用“为什么要这么做/想呢”不断追问“手段”背后的“目的”。同时要正向表达,就是说表达出“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

2)询问对方。用诚恳和开放的心态,询问对方的“手段”和“目的”,同样要留意适当追问。

3)确认共识。确认大家的共同目的并邀请对方继续沟通新的执行方案。可用话术为:“看来你想要的是A,我想要的B,那如果我们能找出能同时满足A和B的方案就可以了,对吗?”

如果得到对方的肯定回复,我们就建立了共同目的,可以进一步讨论,否则就重新探询。

现在让我们再回顾片段中的案例:“一个想待在家里休息,一个想去看电影”的情况,如果使用“共同目的三步法”,我们会怎么做呢?

1)审视自我。首先自问自答:我想待在家里,这看起来更像是“手段”,再追问“为什么我想待在家里?”答案可能是“因为我不想到处跑,受不了人群太闹。”那大家也注意到这是一句“不要…”类的表述,所以我们再转为正面表述:“因为我想要安静”,这是我的实际目的。

2)询问对方。然后我会询问对方“为什么你想看电影呢”,对方可能会回答“可以放下孩子,享受二人世界”。

3)确认共识。接着我会说:“好的,看来我想安静一点,你想和我过二人世界。只要找到既能享受安静时光又能过二人世界的新方案,我们就都满意了,是这样吗?”

对方很可能说“是的,就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可以再继续细化达成这个共同目的的执行方案。或许很快我们就都同意“开车去峡谷看风景”了。

最后再说一下使用“共同目的三步法”的注意事项:

双方都要有诚意,这样才会给你真实的答案。

情绪要稳定。否则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对于一些比如购物、吃饭这些基本场景,不需要用这个方法,反而复杂化了。

4.总结

最后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个片段,都是来自于《关键对话》这本书。

大家首先学习了“交通灯三步法”来判定对话是属于关键对话还是普通交谈。

然后对于关键对话,我们可以在对话的早期阶段,使用“不忘初心三步法”让对话始终围绕“初心”目标;

同时又始终保持一种灵活性,使用“共同目的三步法”去分清楚“目标”和“手段”,灵活开放,但又聚焦于双赢的解决方案;

相信经过今晚的学习,大家再遇到这类场景会轻松自如,别人也会夸你是一个既讲“武德”又“耐撕”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