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书香澜梦平原雪旗下会员专题

晚成的大器

2025-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笨钟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34期“晚”专题活动。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两个找到: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个人;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件事儿……世界可以负我,我决不负自己的内心。

                                  ——梁永安

一、

尽管从未见过,也未拜读过他的文字,可乍听这期讲坛的主讲者,不由自主地就有了倾慕的感觉。梁永安,让人生和内心得以持久安定的柱梁。再加持复旦大学教授的身份,更让我怀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意味。就是基于这份煦暖,在大雨初歇的夏日正午我背起包,爬上绿皮火车,然后伫立于轰当轰当疾驰而前的地铁,去奔赴一场心与心的交融。

落坐后环顾四周,省图书馆讲厅没坐满,像我这般年纪的中年人居多。也许是“差异时代中的青年力量”的主题,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年代不是很吸引人吧。急匆匆的日常,最好的搭配是快餐,是预制菜。坐下来静心煲汤和品茶,不但奢侈,而且焦灼。

我们的时间都到哪里去了。

随着稀疏的掌声响起,主角登场了。梁老师很黑很瘦,瘦削的脑袋上稀疏带卷的头发。他的衣着很随意,牛仔裤,牛仔短袖里的圆领衫,都很旧,看样子总有五六年的使用期。

梁老师语调平实,如同大街上遇到的普通过客,过去现在将来,被他轻淡淡慢悠悠地讲出来,听起来没结构没逻辑,以致于梳理笔记时,我只看到一段一段关联性不强的话语,有瞬息万变的全球化,有固执情感的陈年旧事,新和旧之间很难链接上来。

他究竟讲了什么呢?

梁老师说上海到昆明,几十年前坐六十三小时的火车,到现在飞速的高铁,城市化让现代人变得平面和陌生。身处遍地陌生人的社会,需要重构自己的生活,年青人在频繁移动中很容易失根,很难找到温暖感、价值感、归属感和生活主动感。全球化时代我们也知道要抱有长期主义,可又存在太大不确定性,这样我们就需要坚持中期的乐观主义和短期的坚守。

不确定性,对个人是伟大的自由,对于世界和国家也是难得的机遇。生命的独特性,莫泊桑的项链,把罪孽当作天性写出来的王尔德;敢于讲真理的苏格拉底被五百人陪审团一致判处死刑,天才学说的爱因斯坦又被世人接受,他们说的都是自己的东西,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自己。现代人往往乐于长久地议论别人的东西,他们的内心都是空的。

我们很多人都是生活在交换价值里,而不是在价值里,从这个角度上看来就是精神的老龄化。不同就是价值,自己人生要做一些跟别人有区别的事情。当年青人看到的世界,与他想象世界的差异特别大时,当他一个人独行时,他是否有勇气,是否会堕落,会失控。造成这一切差异的来源,是他的短缺。

短缺怎么办?

阅读和游历是重新认识世界最好的方式。阅读后对生活的理解就会有很大不同。文艺复兴六百年了,这代年青人经历的文明跨度太大,要欢迎世界和文化对自己的冲击。当然,不喜欢和适应也都是正常的。游历,尽你所能地走出去,国际旅行和社会交往,建立新的、越来越丰富的生活方式,网上拍出来的图片与你在现场看到的、感受到的,肯定是不一样的。

作为家长,要敢于让年轻人啃老。不要让年青人因为简单安身而早早固定自己的活法,因为求生而错失了认识自己的机会。一个家庭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在年青人对这个世界的发现和体会里面。

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敢于生命实践的革新,尝试给生活一个变化,要有变化能力。每个人都不普通,不断再生出创新自我的能力,追求自由追求自身价值,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们可以坚持保守主义,它有长期主义恒定的温暖,一点一点成长;我们也可以探索自由主义,高度孤独,热爱过程而不追求结果。最困难的是不清楚自己的定位,过着这种生活却不停地纠结那样的出发,要知道人不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

怎么样,炸裂吧。

当我用心整理梁老师的分享时,我才理解了这位人文大家的主题:后现代后工业时代里,普通人怎么过得更精彩。这是讲给青年听的,也是讲给青年们的父母——我们这些中年人听的。

“家长要敢于让年青人啃老”,有这一句话,今天就不虚此行。

是的,世界五千年,从来没像今天这样繁荣,信息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充沛和自由,任你采撷。选择愈多,内心越难以平静。当我们眼巴巴望着身边路人摘到一个又一个光鲜万分的果子而产生羡慕嫉妒恨时,却无视手中黄澄澄的玉米棒子,被自己扔了一路。

二、

用完精神食粮,晚上回到家不愿开火,就去了闹市口嗦粉店。那家店去过一次,觉得味道很不错。不同于上次的老板娘,这次接待的是男店主,一位身材魁梧脸庞圆润的中年男人,明亮狡黠的眼睛。见我们进去,他边招呼边说,“要不是你们过来,我正准备收摊了。”

老婆有些不悦,“人家做生意的就希望客人越多越好,你倒怪了,不欢迎我们啊。”

男店主赶紧解释,不是不欢迎,是这几天太忙,正想着收拾收拾,到鞋店买双鞋,脚底下的蹬子都坏两天了。他一面说一面给我们配好料粉。

“从我那份里匀出一些粉给我老公。”老婆跟店主说,她饭量不大,这是常规操作。

“没事,不够我就再添一些,你放心,不另外收钱。”店主似乎理解错了她的意思。不过这样爽快的应允,确实弥补了刚才的慢待。

老婆往我碗里夹着粗白粉条,跟他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店里生意不错嘞,你们两夫妻就开这家店?你是在上班吧。”

“没上班。我自己做点小生意,有空就过来帮帮忙。”

“咋这么拼呢”。米粉味道不错,还是堵不上老婆健谈的嘴。

“有啥办法,三个孩子负担重哦。”一时没人接话,可说到他孩子,男人却没了停下来的意思:“老大研究生刚毕业准备考公,老二大学毕业,下个月到意大利去……”。

不错不错。两个都是211。我心里竟然升起一丝嫉妒的心情,看店主的举止口音,应该是陷入城市化进程的农村人。男店主还在继续,还有更精彩的。他说你们到手机上百度一下,能找到我二儿子的信息。

是的。百度他儿子的大名,国内声乐大赛银奖获得者。自豪的父亲翻出手机微信,给我们展示了他儿子不久前在意大利歌剧院的演出视频。小伙子神采奕奕,嗓音嘹亮高亢,我们偏远小县城的人才走向国际舞台,为这位父亲欣慰。

“学艺术要花不少钱吧,你们老三多大了?”

可不是。老板停顿下来,稍许思忖,“光老二这几年花了有一百多万吧。老三是女孩子,在凤凰中学,今年就中考了。”

凤凰中学是县里的私立学校,教学质量和升学率非常高,可学费也不菲。我环顾四周,这是一家很简洁的店面,十多个平方的空间,餐桌凳子不多,门口墙上一张“招牌米粉”的广告帖。这么简陋的门脸能维持这么多开销,这一家子肯定是倾其所有,孤注一掷了吧。不,是三掷哦。网上叫托举,一代人全力以赴,托举出下一代的辉煌。

“人家给小孩准备房子车子,我们的想法不同。只要成了才,那些东西都是水到渠成的东西。我家老大的女朋友——他大学同学就说了,什么彩礼都不需要,只要两人感情好,什么都靠自己挣呗。”店主还在继续欣赏儿子的视频。

我们临出门,这位父亲站了起来,我注意到他黑色运动鞋确实豁了个口子,藏青色裤腿从上到下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泥巴,他气宇轩昂的阔脸上还有些意犹未尽的神色。

“刚结账时,老板说什么就拿二十六,好像优惠了我们一样。其实加一起,本身也就二十六块钱。”老婆有些揶揄的男子的精明。

我没答话。比起他家的招牌粉,他孩子的未来更让人期待。我准备回去就给在外面拼搏的儿子发微信:今天听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说,要有敢于让年轻人啃老的精神,不能让你们为了生存,而失去寻找生命意义的机会。我跟你妈妈都认为他说得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