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读书笔记——误导你的修辞之二:未明确的假设

2023-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情绪离心机

第二种误导人的修辞是未明确的假设

人的交流中,会不可避免的使用未明确的假设。

比如我们与老人相处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放慢步伐和语速。

未明确的假设主要有以下三种。

(1)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一种文化对特定群体形成的观念或概念。

由刻板印象形成的认知,力量巨大无比。它可以是积极的,从而凝聚人心,众志成城;也可以是消极的,让一个民族陷入万劫不复。

之所以刻板印象会给我们的认知带来挑战,是因为它通常是简化的,或者夸大的。

比如,我们对印度人的看法,通常是贫困潦倒、人权无存;而在另一面,印度人在高精尖领域却有着不俗的贡献。这是因为媒体总是聚焦于印度底层人群,从而给我们制造出低劣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可以达到强大的修辞力,可能在心理上产生说服力,但就逻辑而言,它既未加强也没削弱。、

明星的广告代言,大品牌的商业站台、专家的权威背书……在你就快为此感动而做出冲动行为的时候,赶紧清醒一下。

(2)暗示

语言中的暗示无处不在,它是一种潜藏的信息或者立场。

比如平均数。当一篇文章告诉我们某个地区的年均收入,我们只是知道了“掐头去尾”的大致感觉,其意义甚微。

语言中若隐若现的观点也是一种暗示。比如“她一定觉得自己很漂亮”。这句话就是暗示“我”并不觉得她漂亮。

还有一些情况被称为“意味深长地提及”。比如领导开会时表扬同事,“阿强最近成绩斐然啊。”这时同部门的人通常会觉得领导是在点自己。

识别暗示的关键,在于它完全依赖提示和隐含,而不是带有明显负面关联的措辞。

只有当领导指着你说:“你最近怎么完全不在状态啊。”才是一个明确的信息(明示)。而上例只是你读出的不可靠的暗示。

现实中的交际,为了留一份薄面或者受制于一种交流文化,语言中常常潜藏着大量暗示。我们要学着读出这些暗示,同时在自己表达的时候,该说清楚的也别遮遮掩掩。

太多的暗示,通常让沟通陷入莫名的泥泞,并且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

(3)加载问题

加载问题类似于暗示,是指在问题中暗含着不明说的某种含义。比如你对同事小强说:“阿珍为什么穿成那样。”这里面暗含的意思是:你认为阿珍那样穿不好看。

加载问题起作用的关键在于每个问题都依赖于假设。甚至于最基本的“几点了”这样的提问,都基于“你认为对方知道时间”的假设。

加载问题中如果隐藏着负面陈述,那它就被视为否定性暗示的一种。

但其中也可能载有积极信息。比如周星驰《功夫》里的台词:“砂锅大的拳头怎么练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