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翻 | A005 镂空设计圣物箱
本文来自我的业余翻译整理,如有不足请多指教,已申请原创保护。高清图片、文字来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官网https://www.metmuseum.org、《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修道院分馆中世纪艺术与建筑》(The Cloisters: Medieval Art and Architecture)。如需本书链接请私信发送ba
名称:镂空设计圣物箱
材质:骨(原文为bone)、铜镀金、悬铃木
尺寸:19.7 x 18.6 x 8.3cm
时期:10世纪
产地:意大利北部
源自:奥地利萨尔茨堡圣彼得本笃会修道院
高清照片↑请点开看细节
这件骨制圣物箱(圣骨匣)上包含精心雕刻的几何花纹和动植物镂空图案,很像意大利北部的大型石刻和象牙雕刻装饰工艺。它的外形让人想起中世纪欧洲收纳圣骨的口袋(原文为Bursa 囊),那时的这种口袋由非常昂贵的织物缝制。
箱子上的镂空图案,最初用来映衬其里侧的镀金铜箔,因为这两者组合起来可以营造出美妙的光影效果(注:金是光,骨是剪影,表现手法类似历史推送过的彩色花窗→)。另外,现在依然可以看见若隐若现的红绿颜料痕迹(红色颜料为朱砂),它们交错缠绕的线条形式体现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从箱子正面醒目的大十字架装饰图案中可以看出箱子的宗教用途,同时十字架也起到了将整个图案布局一分为四的作用(注:几何的秩序之美,相关历史推送→)。
在12世纪德国僧人西奥菲利乌斯(Theophilus)的著作《论多种技艺》(On Divers Arts)中,他曾向象牙工匠推荐过类似这件藏品的装饰技法。
书中提到:“首先精心的绘制出花朵、动物、鸟、龙等图案,并通过连接颈部和尾部使它们连贯在一起。然后使用上乘的工具打孔挖掉背景留白,用所能达到的最高工艺水准精心雕琢。最后使用镀金铜箔贴在镂空里侧,这样从外面看,原来镂空的地方便是金光闪闪了。”
虽然在几百年后的今天,金箔已不复存在,我们只能看到依稀可见的彩色线条和象牙色的骨质镂空框架,但我们依然可以揣摩回味那种嵌入金箔后动静结合的变幻光影。那种愉悦感是来自人类追求和谐之美的共鸣,而这种共鸣跨越千年、跨越国界、跨越性别,丝毫未曾改变。
P.S. 公众号《中世纪欧洲金工艺术与杰作》→短片中曾推送过《论多种技艺》,有兴趣可以前往下载。《中世纪欧洲珐琅工艺与杰作》→短片中曾推送过更多精美的彩色珐琅圣物箱,有兴趣可以观看。
《论多种技艺》:早在罗马时代,西方人就掌握了高度发达的金属制作工艺。人们往往认为中世纪是一片黑暗的,甚至在若干技术领域出现了大倒退。然而,当我们真正深入到中世纪工匠的世界,则会惊讶于那个五彩斑斓、巧夺天工的世界。天主教是整个西欧中世纪世界的信仰核心。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其制作出的工艺品上,还体现在当时人们对于工艺技术本身的认识上。要想了解中世纪工艺,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就是本笃会(欧洲历史上最为悠久的隐修团体)僧侣西奥菲利乌斯所撰写的《论多种技艺》。在这部大约写作于公元1112-1113年间的书中,西奥菲利乌斯用了三卷的篇幅分别介绍了绘画、玻璃制作和金属加工,因此也被视为欧洲第一部详尽介绍各种工艺品制作过程的百科全书。——摘自网络
《自然奇观》:植物| 《自然奇观》:动物 | 《自然奇观》:微生物 | 《自然奇观》:岩矿 | 植物主题彩色花窗 |福音传道士圣约翰牌匾 | 纳博讷动物石拱 | 刺绣挂毯
喜欢请关注、转发、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