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万千复杂离奇      —读《心经》

2018-06-17  本文已影响14人  鲁暮远

第一次读《心经》是在高中,一个人趴在宿舍的床上,开着台灯蒙着被子,发狂似的熬到凌晨,才满意地睡去。文字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忽略周围的世界,义无反顾地沦陷到作者编织的梦境中去。

张爱玲的文字尤其有这种奇异的魔力。每读完一篇,你会感到字里行间流露的隐秘的情感与自己内心深处不易察觉的暗流契合。有时我很诧异她如何能把那么微妙、细致却又复杂高深的感情,轻而易举地明晰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张爱玲的天才之处。夏志清先生在评述张爱玲的小说艺术中提到“张爱玲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也受西洋小说的影响,这是从她心理描写的细腻和运用暗喻充实故事内涵的意义看出来的。”当然, 张爱玲特殊的家庭背景,从小所受的严格的古典文学的训练,独特的观察人生的视角,对人性世态的深刻透彻的分析和认识,这种种的特点投映到她的小说创作中,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张氏风格”,也使得她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锋芒必露。

1943年7月,张爱玲在《万象》上发表了《心经》。这一年她仅仅23岁。《心经》后来收入她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传奇》中。这部集子,使得她一夜之间成为中国文坛上灼灼生辉的明星。

她的才华横溢,她在文字中透露出的苍凉意味,有着与她年纪不相符的老练。开篇,是主人公许小寒的二十岁生日。“她的脸,是神话里的小孩的脸…有一种奇异的令人不安的美。”她的不愿长大的天真童稚,是使她骄傲的,她也愿意用她的“小”,去支配他人。一直喜欢她的龚海立说:“你的家庭太幸福,太合乎理想了。我纵使把我的生命里最好的一切献给你,恐怕也不能够使你满意。”

但她的爱情是特殊的,她爱自己的父亲。“啊,七八年前......那是最可留恋的时候,父女之爱的黄金时期,没有猜忌,没有试探,没有嫌疑......”当时间流逝,小寒逐渐长大,这种纯洁的爱也发生了变化,成了有猜忌,有试探,有嫌疑的男女之爱了。是人性冲破道德,抑或情感战胜了理智?这恐怕是连当事人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了。世间的爱原本也是无理可寻的啊!她用她的年轻处处显得母亲年华老去。她离间了父母的爱。“她犯了罪。她将她父母间的爱慢吞吞地杀死了,一块一块割碎了----爱的凌迟!”

张爱玲的小说中还有一个不同于寻常的特点,就是她惯于赋予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非逻辑的秩序,这使得读者能体会到人物的深层心理,又不会如坠入五里雾中。

“隔着玻璃,峰仪的手按在小寒的胳膊上----象牙黄的圆圆的手臂,袍子是幻丽的花洋纱,朱漆似的红底子,上面印着青头白脸的孩子,无数的孩子在他的指头缝里蠕动,小寒----那可爱的大孩子,有着光泽的,象牙黄的肉体的大孩子,......峰仪猛地抽回他的手,仿佛给火烫了一下.....”峰仪的意识流动起于视觉的无意识的移动,当袍子上印着的孩子由视觉进入大脑后,思绪猛地一跳,脱开具体的物象,由孩子想到小寒,由孩子在他指缝蠕动想到肉体,又回到小寒象牙黄的膀子,最后,孩子,肉体,象牙黄统一到一起,峰仪被自己对小寒的性幻想、被自己的乱伦意识所震惊,联想戛然而止。张爱玲对峰仪的心理描写入木三分。

小寒心里认定父亲这条努力爬过篱笆的藤,爬不出这“八层楼的阳台”然而峰仪终于爬过了这悬空的世界,他带着绫卿离开了,虽然这离开带着眷恋,他并不曾放下与小寒的感情。绫卿是小寒的同学,在小寒的生日宴会上,峰仪曾说她和小寒倒有几分相像。也正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他为什么会选择绫卿了。他对小寒的爱,已经成了习惯,深入骨血,哪怕就是要挣脱,也还是要寻求与女儿相像的代替品。至于绫卿,她曾告诉小寒,她可以与任何人,“当然这‘人’字是代表某一阶级与年龄范围内的未婚者......在这范围内,我是‘人尽可夫’的!”绫卿最终选择了峰仪,是因为与寡母寡嫂生活在一起的她,其实是向往父爱的。绫卿对峰仪的爱里,除了正常的男女之爱外,也带有眷恋父亲般的、崇拜性的爱。

小寒的母亲,仿佛是整个感情纠葛中软弱而又无能为力的受害者,而到文章最后,我们才看到母性的广博与伟大。在小寒与父亲的冲突中,她并不偏向哪一边。她对小寒父亲的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日久地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对小寒,她是她的骨肉,纵然小寒有意或是无心的离间了她与峰仪的爱,但母女之间的亲情也是割不断的,她为小寒留了退路,输掉了父亲与爱情后,也不至于是一无所有的。

峰仪走了,母亲站出来,果断地为小寒安排未来。最后她迟钝地说道:“你放心。等你回来的时候,我一定还在这儿…”

小寒将来的路我们不得而知,只是一场心经定格在一个凄厉的雨夜。我们只能默默为每个人祝福…

【齐悦梦想社群第3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