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面”小考
伊面是我们常吃的一种面食。不瞒大家说,我一直以为此名是方便面的日语写法。今天偶尔看书,在清朝丁善庆的记载了说到了伊面的故事,便认真去看了看伊面的历史。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有关伊面历史的传说还不少呢。
最高大富贵的传说,伊面是商朝丞相伊尹发明的。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挚。夏朝末年空桑(今河南杞县)人。 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中华厨祖。 伊尹幼年时寄养于庖人之家,得以学习烹饪之术,长大以后成为精通烹饪的大师。并由烹饪而通治国之道,说汤以至味,成为商汤心目中的智者贤者,被任用为相。伊尹的烹饪理论与实践比较全面。尤其是他的烹饪理论水平绝对一流。伊尹说,烹调美味,首先要认识原料的自然性质:“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 伊尹说,烹饪的用火要适度,不得违背用火的道理:“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 伊尹说,调味之事是很微妙的,要特别用心去掌握体会:“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 伊尹说,烹饪的全过程集中于鼎中的变化,而鼎中的变化更是精妙而细微,语言难以表达,心中有数也更应悉心去领悟:“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 伊尹还设定了美味的标准:“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大约公元前16世纪初,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相国期间,“治大国若烹小鲜”,按照“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历事商朝五代君主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伊尹逝世,享年100岁。
按照尹伊高超的烹饪水平,发明伊面也不算难事。不过,面条在东汉年间才有记载,所以,伊面是伊尹发明的,只能是附会了。面条最初也称为“饼”。“水溲饼”、“煮饼”便是中国面条先河。刘熙《释名》载:“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其意思是用水将面粉和在一起所做出的食品称之为“饼”,以水煮的面条或面块全都称之为“饼”。“面条”一词直到宋朝才正式通用。之后,元代出现了可以长期保存的“挂面”;明代出现了技艺高超的“抻面”。清代出现了“五香面”和“八珍面”。乾隆年间又出现了方便面的前身:耐保存的油炸的“伊府面”。
最温馨贴心的传说,伊面是伊傅公丁善庆为进京赶考的学子们途中饮食方便而发明的。
丁善庆,号自庵、养斋,道光皇帝赐字伊辅,时人称之伊辅公。道光三年(182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道光老师。祖籍湖南衡阳,生于长沙,幼孤,随母同外祖刘权之久居北京。道光三年成进士后,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会试同考官及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六年出任广西学政。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母亲年老而辞官返湘,居家长沙,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
丁善庆担任岳麓书院山长达22年。在任期间,主持修复书院斋舍和圣庙、御书楼、文昌阁等房舍,编纂《续修岳麓书院志》,增添书籍,扩大庋藏,又注意培植务实学风,选拔人才。曾国荃、刘长佑、刘坤一等都是他长岳麓书院时的学生。至同治七年(1868),以老病辞职。翌年逝世,年80岁。
丁善庆对待弟子门生,学问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怀备至。当时,有许多书院的生徒要进京赶考,路途遥远,往返途中,饮食不便,他与厨师一起研究,发明了一种方便保存与食用的方便面,给学生进京赶考时食用。因为丁善庆给道光皇帝当过老师,道光赐字伊辅,时人尊称“伊辅公”。为纪念丁善庆爱生如子,人们将此面名之“伊辅面”,简称“伊面”。
最靠谱可信的传说,伊面是书法大师尹秉绶府上接待客人的方便膳食。
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嘉庆四年任惠州知府,后任扬州知府。在任期间,以“廉吏善政”著称。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据说乾隆建成“承恩殿”,令群臣书写匾额。尹秉绶的隶书匾额为乾隆一眼选中,由此,尹秉绶隶书名震海内,有“一两金子一个字”之说。
尹秉绶为一代风流雅士,家中常聚集文人墨客吟咏唱和。尹又热情好客,天天宴席不断,厨师实在忙不过来。他在惠州知府时,用了一个姓麦的厨师。此人从开封来,极善烹饪,东家爱吃,厨师会做,彼此切磋,宾主相处很好。后来伊秉绶转任扬州,麦厨师也跟随去了。为了快捷方便地接待来客,他结合中原地区制作汤品的特点,参酌采纳了江南调制面点的方法,创制出了伊府面。用面粉加鸡蛋掺水和匀后,制成面条,煮熟晾干,再炸至金黄,储存备用。客人来了,只要把这种面加上佐料,放到水中一煮即可招待客人,十分方便。一次,诗人、书法家宋湘尝过后觉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还没有名字,便说:“如此美食,竟无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面'如何?”从此,伊府面流传开来,至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尹秉绶书法落款“汀州尹秉绶”,直到现在,广州、扬州的饭店还是称之为“汀州伊面”。
附:伊面制作方法。
一、原料:
精面粉500克,水适量,鸡蛋4个,盐少许,食油250克,细淀粉适量。
二、方法:
1、先将鸡蛋磕入面盆里,放入少许盐搅匀,再倒入面粉用手搅起,将面与鸡蛋搅匀后倒入适量冷水,再搅拌和成面团,揉匀揉光,放案板上用面杖用力轧至均匀有劲时,擀成3毫米厚的薄片(擀法与家常刀切面相同),擀时需不断撒入淀粉面扑(淀粉装在纱布袋内),折叠起来用刀切成0.5厘米宽的条,用手将面条上层的头向前揪起,一手抓头,一手握中间,抖出面扑,投入开水锅内煮熟捞出,冷水过凉,分成5份,分别下入热油瓢内炸成金黄色捞出放在盘里,吃时将炸好的面条再下入开水锅里煮一下(煮的时间不能长,待面回软后捞出)。
2、炒瓢里放油上火加热,再把煮好的面下入瓢里,将面煎黄,倒入盘里。然后再将所配作料下锅炒制,浇在伊府面上即成(或面下锅拌匀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