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无法忘却的纪念
10月30日,金庸先生离世。
一时间,朋友圈刷屏式地缅怀老爷子。
有太多人和我一样,虽从未见过金庸本人,却永远记得有一位老者,谈笑间江湖路远;虽不曾亲历过刀光剑影,却因这位老者所构建的武侠世界,盼来日仗剑天涯。
在满屏的悼念中,我不愿说什么“一路走好”,我想,也许铭记才是对老爷子最实在的纪念。
所以我想用这篇文章,谈谈金庸带给我的那些无法忘却的纪念。
一、初识金庸
80后的武侠启蒙,大多是从港台武侠剧开始的。
我对金庸剧的最初记忆,应该是黄日华版的《射雕英雄传》,但由于当时年龄太小,只模糊地记得“蓉儿”与“靖哥哥”。
接着是梁朝伟版的金庸剧,从圆滑世故的韦小宝,到性格迥异的石破天、石中玉两兄弟,我对“武侠”这个概念逐渐清晰起来(很奇怪我当时没有看过刘德华版的《神雕侠侣》)。
后来陆续看了些港台与新加坡的武侠影视,除了孟飞版《雪山飞狐》,其余的都只记得形象记不住情节(如林青霞版东方不败、张敏版赵敏、巩俐版天山童姥),直到马景涛版《倚天屠龙记》的出现。
那个时候,马教主还没有被称为咆哮帝,叶童也依然是我们熟悉的许官人,他们的CP虽然让我觉得很违和,但好在故事足够吸引人,再加上最帅杨逍、最美周芷若,以及主题曲《刀剑如梦》的加持,我一下便迷了进去。
虽然这个版本的《倚天屠龙记》有很多槽点,但对于我来说,它不早不晚,在刚刚好的时间出现在了我的生命里,打开了我对金庸武侠世界的探索。
如果说早年的金庸剧是在我的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那么遇到94版《倚天》的那一刻,这颗种子终于得承朝露、破土而出。
正是在这部剧的片头,我记住了“原著金庸”几个字。至此,我的心里筑起了一个武侠梦,金庸二字,也随这个武侠梦驻扎在了我心里。
二、身为迷妹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更没有百度的年代,一个学生想要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只能去逛书店。
于是,我通过书店get到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并开始租借小说回来看。
当时恰逢TVB再度翻拍金庸剧,我们最为熟悉、也最为经典的古天乐版《神雕侠侣》、吕颂贤版《笑傲江湖》、黄日华版《天龙八部》、陈小春版《鹿鼎记》以及黎姿版《倚天屠龙记》都在这个时期纷纷上映,这真是金庸剧最好的时代!
而我在学业间隙,一边看剧一边读小说,不觉已追完金庸全集及大部分改编影视。当然,我也并没有因此而影响学业。
在这期间我也看过不少其他作家的小说,古龙和梁羽生的作品我就很喜欢,可要论最爱,还是非金庸莫属。
当我对金庸的武侠世界了解得越多,越是对他敬佩不已。
金庸小说的迷人之处,不光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还在逻辑自洽的关系结构、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以及为国为民的武侠情怀。
可以说,金庸不只是在写作,更是在筑梦,他为人筑起了一个关于江湖与家国、自由与爱情的江湖梦。
三、影响深远
金庸的武侠小说属于通俗文学,它不像那些所谓的名著般正襟危坐,而是以武侠江湖为背景,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折射出人情冷暖、世态万千,也正是因为如此,金庸小说的受众相当广泛,曾经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逐渐开始喜爱看爽文,玄幻、穿越层出不穷,传统武侠已显没落,可金庸小说仍旧是一座绕不过去的里程碑,它依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而金庸小说对我的影响也是相当深远。
1、文字的魅力
金庸不光是故事讲得好,他的文字功底也相当深厚,这不仅是因为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饱览群书,还有他多年媒体工作的积淀。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阅读体验,同是一类题材的内容,不同的人写出来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作者会将一个奇妙故事写得平淡无趣,也有的作者能将一个简单的故事写得绮丽动人。
金庸文采斐然,但他从不堆砌华丽的词藻,他呈现的故事生动曲折,却用最简朴的语句来描述,然而这样的描述却并非索然无味,它只是淡淡的几笔,便会在读者的心里掀起滔天巨浪。
还曾记得第一次读《天龙八部》,那时我已经看过电视,剧情早已了然于心,可看“塞上牛羊空许约”这章时,还是因为文字而哭得稀里哗啦。
萧峰错手打死阿朱后,整个人充满悔恨,无以复加的悲痛笼罩着他,而金庸是怎么描述的呢:
他抱着阿朱,呆呆的坐在堂前,从早晨坐到午间,从午间又坐到了傍晚。这时早已雨过天青,淡淡斜阳,照在他和阿朱的身上。
这段话没有“悲痛”二字,但却从时间的推移以及光线的变化中,将他这种悔与痛表现无遗,于是我看到了英雄无声地落泪,也因这段文字联想到的画面而哭泣。
这就是金庸小说的魅力,而这样的文字对于学生时代我的来说,无疑也是一种营养剂,我不用去想破头地分析他为什么要这么表达、突出了什么中心思想,而是内心自发地代入文字,去体会、去共情。
阅读激发了我对写作的热情,如果说好文章是读出来的,那么金庸小说就是我写作路上最好的精神食粮。
2、坚贞的感情
不论是小说也好、影视也罢,总绕不开一个情字,而金庸小说里的情,不管是爱情还是兄弟情、家国情,都给我们树立了一种正面的榜样。
金庸所描述的感情,大多是坚贞的,如杨过,苦等小龙女十六年,如萧峰,一生挚爱阿朱一人;而那些不专一的人,如娶足七个的韦小宝,渴望四美同行的张无忌,金庸对他们的感情也多少带有一定的批判性。
而且,金庸小说中的主角们并非都是“恋爱大过天”,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身负的责任与使命,他们绝不会如很多言情小说中那般,因为爱所以爱,这对读者的感情观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虽然金庸本人的感情生活与他所写的小说有出入,但至少他在小说里所表达的感情观是我所欣赏的。
自始至终,我都认为爱情不是生命的唯一,但对待感情一定要坚贞,哪怕不爱了,也请好聚好散,混乱的感情只会让彼此陷于痛苦之中。
如今,人们越来越喜欢看“杰克苏”、“玛丽苏”一类的文章,其中还不少所谓的“种马文”,这些文章虽能不断刺激读者的爽点,可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华丽又不切实际的范本,青少年看多了这类文章,感情观很容易扭曲。
相比之下,我还是怀念金庸小说带给我们的情感世界。
3、悲悯的情怀
金庸小说对我的影响还有一点,就是悲悯的情怀。
纵观十五部小说,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各自的不得已,而金庸怀着一颗悲悯的心,他怜他们、惜他们,更尊重他们。
同时,每一个人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如豪迈的萧峰、豁达的令狐冲、不羁的杨过、优柔的张无忌等,金庸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让我们看到,人应心怀正念,悲苍生、悯世人。
正如《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圣歌: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
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做不到这样的大爱,但我们至少可以对生活充满敬畏,充分尊重他人,怀着正念以积极的行动过好这一生。
其实,金庸教给我的还远不止这三点,所有的影响不必再一一细说,但我知道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位儒雅的老先生,他用文字构建出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武侠世界,让我在在这个世界里尽情畅游,感受故事带给我的悲欢,体会人物教给我的哲理。
我想,这一切我都会一生铭记,因为它早已是我无法忘却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