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文而文”向“为事而文”转变

2021-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任飞扬

写文章特别是写公文,必须是围绕着解决现实问题展开的,如果只是以文件落实文件,对上级部署的工作不研究、不思想,只沉迷于做“传声筒”、“订书机”,从上至下一般粗,只为传达而传达,只为落实而落实,不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就会走入为文而文的死循环。

谢亦森将文风不正的主要表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而论道说空话。

二是圆滑世故说套话。

三是急功近利说大话。

四是哗众取宠说假话。

五是阿谀奉承说好话。

六是语言无味说官话。

七是因循守旧说老话。

从“为文而文”向“为事而文”转变,必须在思想意识上把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谢亦森指出,只有执著于解决问题才能写出真文章,并提出向为事而文转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牢固树立“为事而文”的自觉意识。接到写作任务后,首先要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悟领导所需:这篇稿子要表达什么?主题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和措施解决问题,把领导意图摸清楚,自己想清楚之后,再考虑谋篇布局问题,并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提炼观点、铺排层次、遣词造句乃至修改定稿等等,都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切不可左顾右盼,分心走神,一不小心又落入“为文而文”的老套。

其次,要有“为事而文”的信息基础。“为事”必先“知事”,要掌握信息、了解情况,包括上级大政方针、本地实际情况,宏观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微观包括如各行各业发展态势、工作特点、典型事例、存在问题等方面。即使难以了解的很具体、很详尽,也要做到基本掌握,主要情况包括相关重要数据、特色特点,还要熟记于心,做到“心中有情况、下笔不慌张”。

再次,要掌握“为事而文”的基本要领。“为事”必先“知事”,“知事”还需“察事”,即琢磨事、研究事,否则,掌握再多的情况也写不出好文章。这就需要对掌握的大量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分析,找出带有规律性倾向性典型性的东西,从而提出有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措施,同时要特别注意记录领导在会议上、调研中和其他各种场合发表的重要言论,特别注意观察领导怎样分析和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特别注意领会领导在对文稿起草授意时发表的意见,因为这些都是“为事而文”的重要依据,也是秘书人员成长的丰富养料。

这些具体措施,为我们走出为事而文提出了很好的借鉴思路。我们要在写作时反复琢磨思考,并在写作中充分应用,这样才能为快速解决文风问题,真正写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公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