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谦虚才能让我保持体面
只有在广阔中行走过,才能知道人的渺小。只有在历史中神游过,才能知道人生的短暂。行走和遐想,会帮我们清空身外之物,发现自我之小。持续的学习和思考,一直在帮助我压抑自我的膨胀。知道真理不容易在手,也就不再强词夺理。知道万物有灵,也就不再唯我独尊。一点一点,是持续的行走、读书、思考,让我变小。是的,只有谦虚才能帮我保留体面。——选自《贾樟柯电影手记》,“序言沉入地心,或者飞向太空”。
后见之明相比于长远之见更容易为人所感受到的,甚至很多人居然会沉浸在事后诸葛亮的喜悦里无法自拔,比如历史在后见之明者眼中充满了必然性和合理性,他们觉得是有一个超脱当下事物的存在,在精细地安排着每个人的一生,安排着历史的走向,在不断地设计着,所以问题一定是因为设计者想的不够仔细,困境一定是有人故意害自己,这种思维模式容易产生阴谋论。其实历史充满了偶然性,正如《死亡笔记》里死神选择了夜神月,不是因为他有多特殊,只是刚巧碰见,死神又觉得他很有趣而已。我们回顾历史,对于那些发生的事情,应该摈弃那些过来者的思想,就把自己放在历史中,从前往后地去看,这样才会多少发现,另一个选择或者结果也许就决定了今天完全不同的样子。没有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的理由,也是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原因之一。
“无”也是“有”的重要生成部分,有点道家“无”是万物之母的感觉,把这一点继续展开一点,可以放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考察。比如老生常谈的说话的弦外之音,就是一个人没说的话其实隐藏着比说出口的话更重要的信息。
我们能够时刻感受到生活中的复杂性。时时更新的手机系统,应用软件,是互联网公司员工分工合作,日夜加班的结果,他们主要的压力来源就是不断升级,不断创新,更重要的是走在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会常常慨叹复杂,却不知,这正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欣赏和领会复杂性的精妙之处。
自我的膨胀时刻都有,在一个环境中逐渐熟悉以后,环境本身就成了桎梏和牢笼,这一点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在小而熟悉的环境中,人的自我膨胀是由于缺乏新的挑战,为什么总是强调实事求是,因为人容易遗忘,容易自大,容易自以为是。真正等到“楼塌了”,原本的膨胀就显得幼稚可笑了,所以说,只有谦虚才能帮助自己保持体面。
无知是人类进步的开端。纵观历史,就是如此。人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看到自己的无知,避免自以为是。
从这一点上看,汾阳小子贾樟柯导演的这本电影手记始终都有灵性,这是在字里行间能够传达给读者的东西,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