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花

贴着语言教经典--《说和做》教后感

2019-02-27  本文已影响51人  秋之准备

部编教材精选大量经典美文,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优质的阅读范本。《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文本,其文本特质在于用“精致凝练、富有诗意”(阅读提示语)的语言刻画人物言行,彰显精神品质。但是,时空的鸿沟常常让学生们对那个时代、那些人物、那种精神产生隔膜。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这就启示我们,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研习语言。教学经典文本,教师需贴着语言文字匍匐,寻求到合适的路径,引领学生探索文中所隐含的言语智慧和语言艺术,把孩子们引领到或广阔或深厚的感性世界,在“学会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陶冶其情操,浸润其情怀。

对于刚入学不到半年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难文要在四十分钟内既整体把握文意,又感悟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有相当大的难度。在课前见学生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读阅读提示、读课后练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难词。一篇课文的重难点往往在阅读提示及课后练习中有所体现。学生的充分预习,为课堂上的文本研读节省了时间、做了必要的铺垫。为使学生能在言语的细微处、精妙处徜徉,我着力从以下方面展开教学:

立足语言品味设置主问题。难文需简教,简化课堂头绪,简明课堂问题。基于此种考虑,我设置了两个问题统摄整个课堂。第一个问题“文章从哪些方面记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言和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写了什么”;第二个问题“作者如何表现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引领学生品析感悟语言,经由语言文字,走近闻一多的伟大形象,走进作者臧克家的诗意表达。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要环节,着意于“怎样写的”“写得怎样”。最后在结课阶段,把课堂自然导向人物精神的普世意义,对学生进行情感浸染。这是落实“为什么这样写”。从课堂效果来看,整节课紧扣语言层层推进,师生对话融洽和谐,生本对话由表及里渐入佳境。

依据认知规律多层次品读。阅读的基本范式是由篇到段再到句词,从整体感知到细节品咂。依据阅读规律,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环节:概读全文、析读精段、品读词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语言更深处漫溯。黄厚江老师说: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我通过提炼、概括、品析、朗读等方式,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来回穿梭。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把握重点段落的作用,再用示例展开词句的品味。最后,在学生踏着语言的桥梁充分感知人物精神品质之后,我让学生对精句妙词再次诵读识记。通过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语言品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重视课堂生成解读细微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一节好课,绝不是一气呵成、风平浪静地步步推进,而是在不断生成中达到预设目标。在《说和做》这节课中,学生提出“终于”一词很多余,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展开思辨活动,并顺势由句子的品析过渡到词语的诵读积累上。深入品咂文章的细微之处,才能带领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言语艺术。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这句话用在语文教学中最合适不过。课标指出,语文是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抓住语言阅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正道。

统观整节课,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首先,语言学用方面聚焦的不够。正如余映潮老师所说:“全篇散打,满课去找”远不如“选点扭打,深入品读”来得精彩。对语用知识点的挖掘和研究需要加强。其次,课堂应变能力还需不断提升。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能根据学情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