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应该是重数量还是重质量?

2023-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轻云出岫15

您好,我是轻云(申姐),谢谢您阅读我的文章。

昨天的社群分享,一直持续到了晚上11点,五位分享人叶老师、猫本、林清子、小华、grit分享的太棒了,又学到了很多关于阅读方面的知识点和方法,不过内容太多需要好好消化。

今天就复盘叶老师的分享内容,其他几位下周复盘。不贪多,每次只要能学到一点就很满足。

叶老师分享的内容很简短,结合大家提到的问题做解答,虽然只有三点,但是特别有启发:

1.读书重数量还是重质量?

前期重数量,后期重质量,可同步进行,由量变到质变。

我之前就是泛读,对什么有兴趣就读什么,读了上百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就知道什么书适合自己,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了。

2.每天阅读的时间怎么安排?

根据自己的习惯,可以利用早起、晚上、碎片化的时间。

我一般在早上阅读时间比较长,然后是碎片化时间,还有就是入睡前。

总之,只要想读,总会挤出时间。如果做不到,那说明阅读对你还不是很重要,或者说你还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和好处。

3.怎样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这方面的书籍,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快速阅读术》等,掌握了阅读方法,同类书读得多了,阅读的速度自然就快了。

行动:

1.测算自己阅读速度

叶老师提到估算一下每小时阅读的字数,其实以前就讲过,没重视。今天测了一下,平均每个小时在18000字左右。

知道了自己的阅读速度,就能大致测算出阅读一本书所用的时间,在做计划的时候会更有参考价值。

有的书字数少,可能2个小时就读完了,有的书上百万字,比如《史记》,需要几年才能读完,看自己的需求和时间来安排,做到有的放矢。

2.温故而知新

读书不是为了求快,而是更好地践行。

要温故而知新,我知道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

所以从今年开始不再重视阅读的数量,而是学以致用。反复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认真记读书笔记和感悟,读经典,践行动。

比如:每天早起认真学习、朗读《菜根谭》,每天学一段话,写出感悟,然后用到日常生活之中,效果很好。

华杉老师说:如果你温习旧书的时间超过翻阅新书的时间,就有温故知新的意识了。有五十本看过三遍以上经常温习的书,而且需要温习的书太多,以至于安排新书时间都有困难,就对温故而知新,算深得其味、知行合一了。

这段话说得太好了,正在践行中,把之前觉得二刷、三刷的书又找出来了,开始重新读,收获确实不一样了。

3.把书当成字典来用

书要为我所用,而不是被书控制。有问题就向书中寻找答案。这种思维方式也解决了我的一个卡点,就是不用把每一本书都读完,要带着问题去找书。这样读书的效果就特别好,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其实复盘也是另一种意义的温故知新,如果只听完了,没有自己的收获和行动,就白白浪费时间了。

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