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当代的供给侧改革=日本的工匠精神=传统的阳明心学

2017-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匠心writting

       上一篇《如果“王阳明”生活在现在》被很多人阅读,也被一些人喜欢,让我感到真心感到欣慰和高兴。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帮助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让自己生活更加努力,让大家生活更加美好。

      本篇,我想写一篇关于日本大师稻盛和夫《干法》的学习心得。实话实说,如果我不是现在读了这本《干法》,不是在我读了“王阳明”之后,不是在我稍微了解了“心学”之后,而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会觉得这就是一本浓度极高的心灵鸡汤。

工匠精神与大时代

        说到稻盛和夫是和“工匠精神”分割不开的,说到工匠精神大家第一会想到是的日本和德国,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当年二战后德国是造假大国。为什么说这些,因为“工匠精神”是和大时代分不开的,在中国建国初期,满足人民的基本温饱及物质需求是关键,生产多少就能卖多少,谈何品质,何谈“工匠精神”。你可能不知道改革开放初期,国外在国内控告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无一立案;中国制造的1元打火机,轻松干掉了具有“工匠精神”的日本制造;大白兔奶糖能够像现在的房子一样降低居民的家庭储蓄。

      而现在在这个大时代,“工匠精神”、“供给侧改革”为何被国家层面多次提及,原因就是中国到了一个产业结构的转型期。为什么去日本买马桶盖,为什么去德国买炒锅,为什么去香港买奶粉,根本原因在于供给侧的能力,前30年是在“量”的提升,而现在需求侧的需求是对“质”的要求。如何突破这个由量到质的转换过程,国家给出了具体的方法那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前提

“因为小小的成功就能感到喜悦和感动,这样多好!要想坚持这种枯燥的研究,有了研究成果,就应该真挚地把高兴劲儿表达出来。这种喜悦和感动能给我们的工作注入新的动力,特别是现在研究经费不足、研究环境很差的条件下。要把研究做下去,我们就要为每一步小小的成功而庆祝,这样才能给我们增添新的勇气。所以不管你说我轻薄也好,轻率也好,今后我照样要为我的每一个小小成功而开心,并由此把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年轻的读者们,希望你们在工作中为自己的小小成功感到欣喜。要抱有一颗善被感动的心,要诚挚地对待生活。请把感动带来的能量当作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这就是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顽强生活的最好方法,也是我不渝的信念。”

      朋友你还记得你上次被自己感动是什么时候吗?前阵子看高中同学分享朋友圈她自己的照片,刚毕业时出去玩的5张照片和工作十年之后出去玩的5张照片,笑容依旧,容貌依旧,唯一的区别就是后面的5张笑脸已经看不见大白牙了。工作中真的有很多艰难的事,当我朝着伟大的目标前进的时候,路上或许会栽很多跟头,但是也会获得小小的进步和成功,你应该为这小小的成功而欣喜,而感动。

       我做完了一张ppt(公司有史以来最漂亮的),我自己很满意,我很感动;我完成了一份研究(公司在这个领域的第一份研究),我自己很满意,我很感动;我看到我的小弟在公司主动加班,我自己很满意,我很感动。虽然领导说ppt还要改;虽然说研究在业内还不是顶尖;虽然领导说加班时间还不够。但是我很满意,所以我很感动,要想打动别人,就先打动自己,我自己满意了,我自己感动了,我会继续热情饱满的投入下一个工作,尽量不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我沉静在我的热情里,与别人无关,你们的意见只是我不断进步的参考,我不care。

工匠精神与团队

“在企业里,在体育团队里,这种“不燃型”的人哪怕只有一位,整个集体的氛围就会变得沉闷压抑。所以我总是这么想:这种不燃型的人大可不必留在公司。我希望同事们都是自燃型的人,不用“点火”,他们也会自动燃烧。至少,当燃烧的我接近时,他们是能同我一起燃烧的“可燃型”的人。”

        一个人跑的快,一群人跑的好。稻盛和夫将公司的人分为三类“自燃型”、“助燃型”、“不燃型”。实话实说,其他公司我不清楚,在我们公司“自然型”极少,“助燃型”、“不燃型”较多,但是刚毕业的人”自然型”、“助燃型”较多,“不燃型”极少。原因是为什么就显而易见了,如果你工作不久,你身边的人都在“自然”,那么恭喜你,请在这个团队里继续努力吧,如果“不燃型”极多,那么是是否该考虑换个地方了。

       在当今的社会,团队极为重要,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团队。无奈我们公司的董事长,总觉得他手下的人是垃圾,他自认为自己是公司首席架构师,首席用户体验师,首席设计师,首席美工。呵呵!我们要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自燃的人,然后把你旁边的人都点燃。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你的专业,学到的东西永远是你的。而且也要不吝惜与别人分享,遇见志同道合的人,相互探讨,能让你的知识更加巩固。遇见意见相左的人,相信我,你给他分享了,他也不会去看,因此何不做一个大度的人。

        如果有一个“自然型”的团队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青岛啤酒吧,喜欢喝啤酒的人都知道产地是登州路意味着什么吧,青岛第一啤酒厂就在那个位置。青岛啤酒在全国收购了很多啤酒厂,并把他们的酿酒工艺尽量统一,就连青岛本地的几个啤酒厂产品质量都不一样,最好的当然是登州路的第一啤酒厂。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啤酒厂的是当年德国在青岛的第一个生产线,德国人的酿造啤酒的工艺,被第一啤酒厂的匠人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他们对酿造过程精益求精,才创造力第一啤酒厂的品质,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不论青岛啤酒收购多少啤酒厂,新建多少流水线,第一啤酒厂的匠人精神,也只有在言传身教的情况下,才能在那个小范围内传承。脱离了那个环境、那个团队,匠人精神与啤酒的味道一样,都发生了变化。

工匠精神与知行合一

有人举手提问:先生所讲,就是经营必须有余裕,我理解了。但是这层意思,松下先生即使不讲,我们中小企业经营者也都明白。正因为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才感到苦恼。怎样才能让经营有余裕?如果不教我们具体的方法,我们很难办。这时,幸之助先生露出相当困惑的表情,他沉默片刻,仿佛是自言自语道:“不,你不想可不行啊。” 言罢再次沉默。大家以为答非所问,听众中一阵失笑。

“不,你不想可不行啊。”幸之助先生这一句话想传递的意思是:你说你也想让自己的经营有余裕,但是怎样做才能使经营有余裕,方法千差万别。你的企业一定有适合你企业的做法,我无法教你。但是经营绝对要有余裕,你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能做到经营有余裕当然最好,但你不教我方法我怎么做到这一点”,如果你仅仅停留在这种程度的思考,那么高目标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不去想,不认真思考,就什么都实现不了。无论对工作,还是对人生而言,这都是铁则。

       这段话是稻盛和夫听松下幸之助授课的一段话,很多人把这个当做笑话。而稻盛和夫则真正从这段话中理解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你所追求的任何东西,都要知行合一,有想法的同时要有行动,只有想法,或者只有行动都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只有想法那就是枯禅,只有行动,而不实时修正反思自己的行动,则容易事倍功半或者徒劳无功。我们都有自己的目标,我想去拉萨、我想去环游世界,但是你连去拉萨的火车都没舍得查一下,你连环游世界的路线都没舍得在地图上标注一下。只有知的人很多,只有行到人不少,但是真正做的知行合一的人少之又少。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很多东西2个月就是一个知识升级,因此,知行合一在现在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学过项目管理的人都知道渐近明细,边做边想、边想边做,有目标就先开始小的行动。很多人想提高写作,想想太难就停下来,其实你应该干的就是马上开始写吧。就像我,忽然觉得傅盛是我未来学习的榜样,我想联系他,和他交流。这么牛的人,怎么可能知道我这种小地方的人,那么我第一步就开始关注他的微博,后续自然会有办法。如果只想不动,其实已经失败了。

工匠精神与自我减压

星空满天的时候、月色清朗的时候、天色阴沉的时候、即将下雨天色暗黑的时候,我总是独自一人,仰望天空,静静地思念故乡,思念父母兄弟,吟唱《故乡》等歌曲或者童谣。看到我的这种状态,宿舍的同事们就议论说:“稻盛又在哭泣了。” 但其实,我是在用我自己的方式治愈我内心的痛苦和创伤,我在激励我自己。待唱完歌曲时,我痛苦和孤独的感觉已经消失,我的心境豁然开朗。我满怀着对明天的希望和面对未来的勇气走回宿舍。那样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想也许是那些歌曲和童谣给了我力量和勇气。

       工匠之路必然坎坷,或者说日常生活也必然坎坷居多,我们怎样才能释放自己的压力。我们应该找到一个自己解压的正确方式,与朋友倾诉,去ktv吼一下。嗜酒、抽烟那些耗费神力的事情就算了,肯定会让你愁上加愁。困难、坎坷就和刮风、下雨一样正常,摆正心态,这些都和生老病死一样,是我们需要经历的过程,你不会为吃一顿饭而心情不好,你也不应该因为碰见一点困难而心情不好。

工匠精神与苛刻的甲方要求

零部件厂家愤愤不平,一齐向松下开火。松下的要求实在过于苛刻了,我也曾同松下的采购员当面争吵,所以对这些供应商们的心情,我很理解,他们对松下的不满已经接近于憎恨。然而在同时,我对松下又有深切的感谢之心,所以我想:这是在锻炼我们,考验我们!苛刻的要求是迫使我们刻苦钻研的绝好机会。我们的公司刚刚起步,我们的腰腿正需要锻炼。如果连这种程度的要求都不能适应,那么公司也好,个人也好,就只能停留在二流、三流的水平。所以,绝不能认输,我们要从正面迎接这个难得的挑战机会。创业数年后,我们的产品开始向海外出口,当京瓷从蓬勃发展的美国西海岸半导体市场获得订单之时,我想起了松下。同美国的同行相比,我们的产品不仅品质卓越,而且有充分的价格竞争力。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不禁双手合十,从内心向松下表示感谢:“松下松下,是你培养了我们。”

       甲方或者说需求侧的要求就是物美价廉,那就要求我们在同行业范围内降低成本、提高品质,这看似矛盾,但确实是我们自我突破的核心动力。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只有突破这个矛盾,才能战胜同行,引领潮流。在垄断的情况下,不自己给自己施加这个压力,则很容易被外部行业所突破,银行被支付宝突破则是个很明显的例子。

        其实在这里,更为关键的是利用阳明心学,所谓知行合一,所谓“贵在尚中”(如果不理解,请看我的另一篇文章《如果“王阳明”生活在现在》)。一、我们要努力去做到物美价廉,二、物美价廉就像我们吃饭、睡觉一样是企业经营正常的运营之一。我最想说的还是,意识形态及对事物的认知是最为关键的。我为什么总是拿吃饭、睡觉举例,因为我已经坚持跑步数年,当有同事说我很有毅力、能坚持之类的话时,微微一笑,内心真实的想法是,跑步和吃饭睡觉一样,有什么毅力可言。

工匠精神与5S

陶瓷半导体如果产品上稍稍附着一点脂肪,燃烧时它就会炭化,产品就会呈现浅灰色。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不纯净”。对于负责研发的这位工程师来说,或许有点冷酷无情,但我还是下了结论:“性能或许尚可,但它不合格,它的颜色不够鲜亮。” 这可以理解,因为自己倾注全力开发出来的样品,我却不是凭它的“性能”而是凭“外观”就否定了它。 “性能方面或许满足了相关要求,但它不是合格的完成品。”

具备优良性能的产品应该是外观令人赏心悦目的产品。因为“外观”就是“最外显的品质内容”。外表赏心悦目的产品也会让人觉得是性能优良的产品。新型陶瓷本来应该是纯白的。人们看到它时,会不禁产生不忍用手去碰的敬畏之心。冒失地用手触摸,会觉得有“手甚至会被划破”这样的虔敬之心。如果外表能做到如此美丽,那它的性能也一定是最好的。我把这样的产品称为“会划破手的”崭新的产品。

在生产现场,有时会听到机器发出的异音。这时,我就会说:“没听见机器在哭泣吗?”我会对现场负责的人员提出批评。机械有故障,往往都是先发出异音。之前声音一直正常悦耳,此时突然产生异音,肯定说明机械出了问题。但是,因为机械的动作可能仍然与平常一样,所以问题往往容易被忽略。我把现场人员的“敏锐度”不佳当作一个问题,向他们严肃指出“要磨炼敏锐度”。

“既然桌面是长方形的,资料的放置应当与它一致,才显得协调,否则,感觉就不舒服。资料摆放要与桌边对齐。” 我这样说了以后,凡是资料、笔架等斜放的,他们就都给调整过来,使之与桌边平行。

桌上的东西没放整齐,缺乏平衡感,心就静不下来——只有具备如此细腻的“敏锐度”,才能在问题发生时就很快意识到“不对头”,从而迅速采取对策,把事情做得完美无缺。

“竭尽全力、拼命工作”,再加上“天天反省”,才能为你的完美主义画上最美的句号。

    上面原文引用较多,就是为了让大家理解什么叫做匠人的工具。其实提到“5S”、“7S”很多大公司小公司都推行过。就以我们公司为例,公司最早推行的时候,总公司还时不时的派人来检查,我就很纳闷,一个坐办公室的公司,为啥把收拾桌子放到公司的精益化管理中,当然我本人是十分注重办公环境整洁的。但是我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桌面整节会放到公司的战略管理中。其实稻盛和夫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培养敏锐度。其实,就是培养“顿悟”与“致良知”(如果不理解,请看我的另一篇文章《如果“王阳明”生活在现在》)。

       一个好的匠人,对他的专业最牛的地方就是感知,这是一种无法用文字记录的东西。从另一个方面讲能用文字记录下来的经验其实都是糟粕,因为真正的感知是无法用文字记录的。比如,一个优秀的机械师,单听发动机的声音就知道好坏,但是你无法用文字准确记录;比如,古代做车轮的匠人可以教徒弟做多大轮和多大的轴,但是无法传授轮子上多紧对车是最合适的;比如,优秀的乐器演奏家,听一下乐器的一个音色,就知道他的品质,甚至仅从外观就知道他的品质;比如,一个牛b的将军,仅凭感觉就知道何时该做什么样的应对。要想达到这境界需要的就是敏锐度的培养。很多公司也是只得“5S”的形,未得其神,很多东西还是流于表面了。

        一个好的匠人必然有一个好的工具,稻盛和夫强调的是产品的美观,“5S”表面上看的是环境的美观,而还有一种美观是匠人的工具。一个顶尖的吉他手,是不允许他的吉他出现一点点可能生锈的痕迹,先不用说肉眼可能看见的,连可能也不能出现。高晓松曾经讲过国内一个顶级的吉他手每天时时都在擦他的吉他,他的愿意就是不愿意出现生锈的“可能”。同样,当我看见同事的电脑,先不说性能,外观脏的跟孩子吃过饭好几个月从来不擦的餐桌一样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是深深的鄙视,这种不是鄙视不卫生,而是鄙视他对他赖以生存的工作的不重视。包括那些电脑桌面图标能摆满一个屏幕的人,他是真的忙,还是真的懒。

工匠精神与大学专业

我们公司的研究所里,名牌大学陶瓷专业毕业的优秀人才不少。说这话有点失礼,听说稻盛先生是地方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出身,而且贵公司几乎没有博士。我们非常想知道,为什么贵公司能做的事,我们公司反而做不到。听他这么讲我才意识到:“自由发想”这件事是“外行”干的,不是“专家”干的。成就新事业的,是那些不被任何成见束缚、冒险心强烈的“外行”,而不是在该领域经验丰富、具备许多常识、积累了许多经验的专家。从这位社长的话中,我获得了这一感想,并联想到各种事情。希望诸位读者,也要“自由发想”,抱着强烈愿望,去挑战新事物。

       工匠精神必然包含创新,创新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否则就称不上匠人,最多是个熟练工种。稻盛和夫认为创新需要“自由发想”,其实这里的“自由发想”多是跳出现有模式的一种思考方式。这里我不得不提到的是你大学所学的专业,与你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关系。相信很多人工作之后从事的工作与自己多年所学的知识不符,当你再公司碰见那些对口专业科班生的时候,总有专业上比拼不过的感觉。在这里我想用我自身的经验给你提供另外一个出路。

       我大学学的是经济,工作之后做的是计算机,虽然勉强学会了编程,但是在深度的编程技术领域,总比不上他们科班出身的人。我是个精益求精的人,总也试着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不知道是天生的在这方面不擅长,还是大学基础没打好,总是事倍功半,让我很是苦恼。后来,我也发现了计算机科班生身材绝对多数人都有的缺陷,思考问题程序化,设计产品也从不站在客户的角度,文档能力极为薄弱,而这些则是我的强项,超越他们的地方。你大学学习的东西,就像吃饭一样,你记不清你从小每顿饭吃了什么,但是这些都成长为了你的骨血。大学学的知识也一样,在现在这个跨界混搭、万物互联的社会,如果你存在和我一样的困惑,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其实这些跨界也就是“自由发想”。

工匠精神与领导魅力

“想创建第二电电”,这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大的富翁吗”?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出名吗”?这是从私利私欲出发的愿望呢?还是从“为社会、为世人”,即从良知良心、不夹杂私心出发的愿望呢?我对照“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八个字,连续几个月,不停地自问自答。在确认自己“没有任何私心”以后,我才决心踏上第二电电的创业之路。

        不谈大道理直入主题,当我上大学时,我的老师告诉我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其中一句就是“工作后,能遇见一个好领导非常重要”。工作之后我的直接领导给予我很多照顾,让我成长颇快。直接领导固然重要,但是公司是我们公司的平台,一个好的平台基本决定了你的人生。我们都是普通人,大家要记住,我们成为不了丁磊、王石、王健林、马云,有人说他们都是靠关系。没错,我可以勉强同意你的意见,但是我们可以成为王健林的员工或者左膀右臂。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何看公司的发展潜力,其实就是看总经理或董事长的发展潜力。他开公司是为了自己、为了员工、为了社会还是为了国家。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个标准有些假大空,但是如果你在你公司里上班的话,我相信你是能够切身体会到的,我没法用具体的标准来叫你区分,只能告诉你去用心体会。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一个防止被忽悠的准则,就是多看领导怎么做,别听领导怎么说。如果领导天天倡导员工艰苦创业,免费加班,而自己天天迟到早退,花天酒地,那么你该考虑换个地方了。如果领导就把公司当做自己的私产,几十年霸占着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位,给员工发点应得的奖金,都能拖一个月拖一个月,能拖两个月拖两个月,那么你该考虑换个地方了。再说两个正面的例子,一个是华为的任老爷子,几十岁的高龄仍然出现在华为危险的海外业务的第一线。另一个是董明珠,特别是董明珠,有人觉得她是作秀,但是她是真正的可以和稻盛和夫比肩的人。她热爱自己的产品,格力手机,她热爱自己的员工,给大家普遍涨薪,她热爱自己的股东,每年大量分红,她热爱自己的国家,知行合一的积极主动热情的给国家尽可能多的上缴利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