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我们80后桃花落*云居生活篇

勤工俭学

2018-08-17  本文已影响4人  niblet玉米粒

文|玉米粒niblet

序言

一沓子钱,十块、五块、一块、五毛、一毛各种面值都有,总共149块6毛,是小学期间我靠着勤工俭学,一点一滴攒下的,看上去已经很破旧了。我把这些钱整整齐齐的夹在一起,放了近30年都没舍得花

80年代的乡村小学,基本都面临经费不足的困难。学校组织学生勤工俭学,为的是筹集一些钱,补充日常开支。各村小学情况不同,勤工俭学任务也各异。我们村地处山区,靠山吃山,很多任务都与大山有关。我印象中的勤工俭学任务有十多项,譬如捉蝎子、刨药材、撸草种子、摘松花、打柴火等,每一项都规定了上交数量,蝎子规定了个数、药材规定了斤数、松花论麻袋计。多交的,学校也会按收购价折现返还给学生。

除了冬季大雪封山,春、夏、秋三季,学校都会定时组织勤工俭学。任务很重,我和姐姐都上学,我家的压力就更大一些。我们姐弟俩都很要强,母亲又很支持,总能超额完成任务,也总能拿回一些多余的钱。我本来准备把这些钱充作学费,可母亲不肯,说这些钱是我们辛苦换来的,应该自己留着。这是我人生的第一笔收入,也是最宝贵的财产之一,它存在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价值。

1

春天,雨水渐多,万物复苏,大山生机勃勃。清明一过,捉蝎子的季节就开始了。这既是个体力活儿,需要一个山头接一个山头、一块石头接一块石头的翻过去,很费脚力和臂力。这也是个技术活儿,有的山坡是蝎子的聚居地,有的则一只蝎子都不会有,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一些孩子根据蝎子的习性很容易找到他们的藏身之地,而那些摸不着窍门的孩子,劳累一天也所获无几。

三、四年级,我已经成为学校里少数几个捉蝎子能手之一,其他小伙伴们会自发的围绕能手们形成捉蝎子的团队。作为一个团队的“指挥官”,在带领小伙伴上山时,可以充分体验占山为王、指哪打哪的指挥乐趣;清点劳动成果时,又可以尽情享受明显比其他人胜出一筹的得意;更有其他伙伴对你彻头彻脑的佩服和膜拜。总之,这是一项能够带来很多成就感的工作,那个时候很多的孩子王,都是通过捉蝎子,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因为有成就感,还有在当时算得上“巨大”的经济收益的吸引,所以捉蝎子特别上瘾。尽管日行二、三十公里累得筋疲力尽,尽管不停的翻着大小石头、手上磨出水泡血泡,但在快乐的山间,特别是在清点一天的成果时,收获的喜悦可以带走一切的疲惫和伤痛。全神贯注捉上一天后,回家躺在炕上双眼一合,蝎子爬动的场景就会占据整个脑海,有的迅速逃窜,有的举起尾巴做出攻击姿态,有的大肚便便,还有的背上驮满许多雪白雪白的幼蝎……。蝎子满脑子的爬动,撩动着每一根脑神经,昏昏欲睡时都会兴奋的高喊“又抓到了一个”。母亲常说,我捉蝎子,不光上瘾,更是着魔。

2

初夏,洋槐树疯狂生长。树根处发起一根根一、两米高的长条子,长条子上疯长着旺盛的洋槐叶子,它们是加工猪饲料的好原料,天然、绿色、营养,也是我们勤工俭学的对象之一。撸洋槐叶子,是勤工俭学中最最辛苦的活儿

带上厚实的橡胶手套,从洋槐条子根部入手,一撸到底,把一整条叶子全部撸干净,只剩下一根光光的枝条可怜的颤抖。叶茎根部长有粗大的刺,尽管绿生生的还不没长硬,但随时会刺穿手套,扎入手掌,接着出血化脓,几天都好不了。树下陈年干枯的老枝条同样危险,坚硬的老刺轻而易举地就能扎破鞋底,直插脚掌,那种疼痛钻心而持久,一点不亚于被毒蝎子螫到。

槐树叶子晒干之后送到磨坊,学校组织大一些的男生粉碎装袋。磨坊里机器轰隆、粉尘飞舞,孩子们没有口罩,也没有任何防护设施,搬进一袋袋干洋槐叶子,搬出一袋袋加工好的饲料。磨坊里的时间实在难熬。从磨坊出来的孩子,腿上、身上、脸上、头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扬尘,像是从泥土里刚刚拱出来的小猪一样滑稽。特别是脸上,彻底变成了灰色,只有白色的眼睛上下翻动,像极了非洲人。装车完毕,他们目送着满载他们辛劳的拖拉机扬尘而去,冒着黑烟开往养猪场。

不少家长觉得这活儿孩子太受罪了,学校组织了两次之后,就停止了这个项目。老师们也觉得歉疚,用买来一副羽毛球拍子犒劳学生,有了羽毛球带来的快乐,孩子们把撸洋槐叶子和在磨坊所遭受的一切早已忘记的一干二净,似乎觉得一切都十分值得。这就是我的第一篇文章《不完全小学》里面提到的学校唯一的体育用具。

3

盛夏时分,山花烂漫。中药材也在这个时段逐渐成熟,同样开出了惹眼的花朵儿。柴胡花小,金黄金黄,像满天星;桔梗花朵大,高雅华贵,紫色纯正;黄芪花开的像串串小铃铛,簇拥在一起;红根一生一大片,根是红色的,花也开成一大片紫红

花开易辨,刨药材也集中在这个时间。药材毕竟稀少,对生长环境也很挑剔,山间不同的微小气候适合着不同品种药材生长,刨药材就必须奔波在多个山头,耗费眼力,也考验体力。药材刨回来,还要经过分类,取根、茎、花、叶不同部位,去皮清洗等环节,然后借助盛夏的烈日,快速晒开。

母亲总是在忙完庄稼活之余,抓住采摘期一刻也不停歇的上山刨药材。她熟知哪座山上盛产哪种药材。每次勤工俭学,母亲都要把几麻袋的药材交到学校。称重之后,除了上交的部分,母亲还能拿到几十块钱。这一刻,她总是笑容满面,对着老师说着最真诚的感谢。

4

转眼深秋,天气转冷,学校开始为过冬做准备,勤工俭学的传统项目——摘松花提上日程。带有油脂、容易燃烧的松花,是生火炉子的最佳燃料,更是冬天里孩子们温暖的希望。

摘松花要爬到松树上,把长满松果的松枝先折断扔下;从树上下来,再把松果摘下来装入麻袋。松树虽然不算高,但是树干笔直,枝丫较少,树皮又粗糙,松针还很尖锐,上树下树的过程,需要忍受着松针扎皮和树干磨皮的疼痛,但是心里装着对冬天教室里温暖的期许,他们便无所畏惧。不少学生练成了攀爬高手。三年级时,小学旗杆的绳子卡在旗杆顶端,动弹不得。一位女生自告奋勇,顺着旗杆很麻溜的就爬了上去,顺利的解下绳索,这绝对算的上攀爬高手中的高手。

摘下来的松果晾晒2-3天,就会开放成松花。我特别喜欢看松果爆裂。爆裂一刹那,松果中的松子会突然弹向空中,然后慢悠悠的、旋转着下落。这种松子比黑芝麻粒儿大一点儿,长着蝉翼一样的小薄膜,正是这个薄膜使得松子弹到空中后,能够在自身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共同作用下,旋转着下落。一个接一个的松子,接续着在噼噼啪啪的爆裂声中被弹起来,又旋转着落下去,十分有意思。收集这些小松子,用手轻搓,对着手心一吹,薄膜散去,就只剩下有着独特香味的小松仁了,这是小时候一种十分难得的零食。

严冬来临,学生们自己动手,用砖头垒起火炉底座,架好“L”型烟道管子,用铁丝固定在屋顶的大梁上,用泥巴封好接口处的缝隙,火炉就架设好了。炉膛内燃起饱含松香的松花,炉子上烫着冒着热气的水壶,炉烟顺着管道排出窗外袅袅上升,火炉将寒冷彻底的拒之门外。室外风雪交加,室内温暖如春。

5

勤工俭学的花样越来越多了。四年级那一年,学校增加了蒲草种子、山枣核儿、苹果种子等好几个项目。

蒲草种子据说是城市道路绿化的需要,草种成熟时我们就拿着塑料袋上山捋草种。现在看到城市的草地,我会联想这是我们当年奉献的草种后代。摘山枣手上扎刺不可避免,摘回来还要蒸熟、搓掉果肉果皮、枣核儿晾干,很多环节。有一些项目令人费解,至今我都没想明白收集苹果种子有啥用处?但我们都态度很认真的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吃苹果小心的把种子留下来,还凑不够数就到处去捡烂苹果。

结语

勤工俭学,可以算是80年代小学的核心课程、必修课程。尽管十分艰辛,尽管存有争议,但是必须说,劳动是教育人的最佳途径,勤工俭学对我们的性格养成影响深远。

特别是像我这样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孩子,大山馈赠着我们,滋养着我们,教育着我们。它在让我们充分体会着生活不易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让我们享受到其他孩子难以获得的快乐

女儿新学期课本里有一本《劳动课》,我翻开看了一下,这样的课程真的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缺少了劳动这十分重要的一课,我不知道对未来的孩子会意味着什么。但是,书本上的东西距离现实毕竟遥远,没有亲身经历,又怎么会真正理解自然最大、劳动最美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我还常常看着我那一沓子勤工俭学换来的钱苦想发呆。苦与乐,多与少,勤与懒,厚与薄,增与减,得与失,回忆这些钱的来历,我总能悟到点什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