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

动画之外的往事(一):福岛与《魔法少女小圆》

2018-11-19  本文已影响4人  daicon

写在前面:

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老师常常让我们记忆一些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统称为「文化史常识」的东西。老师告诉你们,结合这些东西看文章,往往有不一样的感受。对背诵有些反感的我们,在带着这些常识重读课文时,往往也确实能会心一笑。

也许是因为资料难以获取,也许是因为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也许只是单纯的不愿意认真,在看动画的时候,我们往往封印了「结合社会现实」的技能。「动画之外的往事」这个系列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谈动画作品,希望能够解开你们的封印。

或许我的文章有些长,或许某处给人以过度解读之感,或许有意无意地当了某位日本学者的复读机。但如果它能让你重拾这项曾经在语文课上学到的技能,能让你比单纯消遣式地看番更进一步,能让你在下一次重刷心目中某部神作时,在未曾察觉到的地方不禁莞尔,那我便能无愧于自己所写下的这几行文字了。


距《魔法少女小圆》的播出,已经过去了七年。

这部集合了新房昭之、虚渊玄、苍树梅等豪华制作阵容的原创动画系列,除了迟迟未见消息的剧场版《救赎的物语》之外,关于其余部分的评价已经尘埃落定。TV 部分高达 71055 的卷均销量和当年几乎所有动画大奖的桂冠,就是它封神的最佳注脚。

与日本隔海相望的我们,或许对这部作品播出时的社会背景缺乏直观的认识。我们关注的,往往是「三话掉头」的老虚式残酷、荒诞诡谲的新房式演出风格与时间回溯的叙事诡计。但是正如那句老套的「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一样,我们往往忽略了《小圆》也与当时的日本社会互相呼应。而在 3·11 大地震之后放送的 10~12 集,对这片多灾的土地,无疑也是一种治愈。

也许你还没有看过这部作品,希望对它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也许你曾经邂逅过它,但是陷在奇诡的剧情和视觉呈现中大呼「看不懂」;也许你和我一样是一位《小圆》的爱好者,正在翻着各种资料考据其中的一个个彩蛋......不论你与这部作品的羁绊如何,既然在这里与我邂逅,就不妨稍作停留,听我讲一个《小圆》之外,但又与它紧密相连的故事吧。



Episode 0:地谶

身阅兴亡浩劫空。——清·赵翼 《题遗山诗》

七年前,东日本大地震发生的当天,本应播出的《魔法少女小圆》第 10 集缺席了。在一周前的深夜三点,剧情停在了杏子与沙耶香同归于尽的那一刻。随着两人角色歌《and I'm home》的最后一声电吉他消散,全篇剧情也陷入了最低潮。

七年后的我们自然知道,震后播出的三集揭露了这部作品最重要的部分,也成了它封神的最大倚仗。虽然从各大宅向媒体的访谈中,得知地震并未影响作品的结局,但这反而给《魔法少女小圆》一种谶纬般的神秘感。「国家不幸诗家幸」的谚语,在这里得到了一种异样的诠释。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前九集与后三集,正好暗含了日本国民震前与震后的某种群体心理。

而这种群体心理到底是什么,还要从广岛的那一颗核弹说起。



Episode 1:核与末日

沉默的大众绝对不能忘记核电这件事,必须随时意识到核电,自己作出选择。——东野圭吾《天空之蜂》

如果评选 20 世纪以来对日本国民性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原子弹与战败绝对能放在数一数二的位置。战败导致动画艺术家们从战争宣传片中解放出来,正是这些人建立了日后如雷贯耳的东映;核弹的毁灭力量让保守的自然主义甚嚣尘上,宫崎骏就是这种思潮的支持者之一;而它对日本国民思想的最大影响,莫过于「核」成为了至强力量的象征,成为了「末日」的象征,在人类控制下的「末日之力」的失控近在眼前。

这一点在现在看来颇有些中二,在冷战的恐怖下似乎也并非什么日本特色,但如果想到日本多发地质灾害以及他们文化自身的禅宗背景,就不难想见,日本人的末世观跟其他国家不太一样。事实上,日本动画被这种思潮所控制的主要时期,不是冷战局势最紧张的 50~70 年代,而是局势渐渐明朗的八、九十年代。不论是稍早一些的《宇宙战舰大和号》、还是风靡整个八十年代的《风之谷》、《北斗神拳》等动画,都倾向于将故事背景设定在灭世战争之后的废土上。而在日本风行一时的邪教「奥姆真理教」,也将「1997 年核子战争」作为其所谓「预言」之一。

宫崎骏《风之谷》官方海报

末日来临的那一天,意味着平凡日常的终结。这种如同自杀一般对无趣日常的打断,恰恰是日系「末日论」最为关注的点。虽然与那个时代相隔已久,《小圆》依然延续了这一文脉。晓美焰开头那句经典伏笔「你就维持鹿目圆这个身份就行」和可能毁灭世界的最终 boss 魔女之夜,分别暗示了「日常」与「末日」这一对传统母题。而在这个母题下,《小圆》既没有选择虚渊玄一贯的纯粹悲剧结局,也没有简单地倒向好莱坞式的胜利,这就要说到日本新千年后的另一重思想现象了。



Episode 2:我们为何而活?我们为何而战?

被幸福的家庭环绕,没有任何约束的过着生活的人,只是因为一时兴起而想成为魔法少女什么的,我可不会原谅。——佐仓杏子

少女因为某种愿望而成为魔法少女,而又因为愿望的破灭而加速魔女化的进程。这一设定也导致了《魔法少女小圆》中,关于「为何而战」的命题的讨论贯穿全篇。

以圆焰二人为例,我们节选相关台词如下:

在我见到麻美你,看到你为了帮助他人而战斗的样子,还听到你告诉我说不定我也能做到同样的事的时候,比什么都高兴…。所以我如果能成为魔法少女的话,这本身就是实现了我的愿望。就算是这样的我,也能帮到谁,有了这样的信念抬头挺胸地活下去,就是我最大的梦想了呢......——第三回,鹿目圆香

总而言之,只要打倒那个魔女,我就会离开这里。下面你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了。——第六回,晓美焰

就算打不过,我也还是魔法少女。我也不得不去保护大家。——第十回,一周目鹿目圆香

虽然有过各种不好的、悲伤的事,但在这个世上我还是有很多想要守护的东西。——第十回,三周目鹿目圆香

到了紧急关头,小焰就肯定会放弃这个时间轴而在下一个世界继续战斗下去吧。不论经历多少次她都一定不会接受教训,并继续反复这种无意义的连锁。甚至可以说,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停止继续前进就意味着放弃。——第十一回,QB 评晓美焰

尽管这是个只有悲伤和憎恨不断反复、没有救了的世界,然而这里就是她所曾想守护的地方。我要铭记这一点,绝不会忘记。所以我会继续战斗下去。——第十二回,晓美焰

结合其他三人零星提及的语句,经常看各种革命文学、英雄史诗、好莱坞大片的读者可能会立马意识到,这些理由未免也太「小」了点——第三回的圆完全就是个学姐模仿者,其他数人也不过是为了延续生命、实现家人遗志、拯救恋人等愿望,在圆神拯救世界之前的焰与其说是为了小圆,还不如说已经异化成了只剩下「打败魔女之夜」执念的地缚灵......且不论革命文学中「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样宏大的主题,就是国家、民族、社会这样次一等的重大主题,也未见于除了圆神之外的任何人身上。虽然大宏愿还是小愿望在文学上没有高下之分,但是这也折射出了日本社会的某种问题

回想一下一百多年来日本的历史,全盘西化终结了传统,二战的失败与三岛由纪夫自杀宣告了民族主义的消亡,全共斗的沉寂和苏联解体使左翼思潮沦为笑柄,*****的自取灭亡击碎了对彼岸的妄想,泡沫时代的结束与阪神大地震甚至将潘多拉盒子中最后的「希望」也一并夺去......人类所发明出来的,用于指引自我、指引社会的工具,从未在一个承平之世被如此全面又彻底的否定。

图为东京大学安田讲堂,是日本学运和左翼运动史中的重要场所

当代日本青年,是失去了梦想与同志的一代,是只剩下自己和小圈子可以依靠的一代,是与其说是为了理想而奋斗,不如说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一代。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古典主义的悲剧只会被当做愚者的表演,好莱坞式的正剧又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敬而远之,只有日常的闹剧得以成为主流。《小圆》主体部分避大而取小,并非是制作团队一家的选择,而是整个日本文艺界必然的主流,也是当时整个社会的主流。



Episode 3:救赎的物语

核电厂爆炸了。可是,这个世界没有完结。——宇野常宽

如果把「终结日常的核之末日」和「宏大叙事的缺失」两点结合来看,那 3·11 之后的日本或许比隔海相望的我们所见的更加人心惶惶。正如引文中所述,地震爆发了,核电厂爆炸了,但是废土没有到来,日常改头换面仍在继续。这简直就是最可怕的哲学困境——找不到生的理由,却又求死不得,只能如同行尸走肉般按惯性生存着,就像《小圆》中的魔女一般——虽然还能对外界造成影响(甚至还能战斗),但自我意识已经确实死了。

图为 AKB48 赴相马市灾区巡演。少女的笑颜在震后的迷惘中不过杯水车薪。

所幸,还有圆神。

在上一节的引用中,我刻意漏掉了小圆成神的理由。这份「拯救所有人」的愿望,从第十回中那句「有很多想要守护的东西」处埋下伏笔,而在最后一回爆发,造就了整部作品唯一的宏大叙事,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精神力量(想想那句「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耶稣背负了人类全部的原罪、地藏王菩萨立志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而身为文艺作品主角甚至又超越了宗教的局限性,以对苦难中的魔女无条件的拯救,造成了足以包容地震苦难的大慈悲。《魔法少女小圆》采用的正是这种极其古老又有效的套路,给出了对迷惘社会的安慰与救赎。

但这也是《魔法少女小圆》的局限性所在。它在精神世界的纯粹也暗示了它在物质世界的无力。它没有办法对真正的社会运行给予建设性的意见。或许这已是并非是动画界的神作所能达到的高度,只有超越体裁、超越民族、超越时代的作品,才能在物质与精神这两个世界都产生如此大的感染力。

不论怎样,鉴于这番论述已经证明了圆神的慈悲高于世界主流宗教的任何一位神明,我们不妨大声喊出:

圆神我信仰你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