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

这是近几天看到的最好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希望没读过的人有机会一定要读一读。
读这本书的时候几次哽咽,给我的震撼太多,也让我学到好多。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的是作者上小学的一段真实故事。才上一年级的她因为淘气被学校劝退,由此开始了在新学校巴学园的故事。
这是一个怎样的学校呢?读的时候,我沉浸在那样的学校里,每天充满欢乐,所有人都那么天真无邪,学校里没有歧视,没有责骂,没有条条框框,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一切。老师和蔼可亲,从来不会只把你当做小孩子,他会认真倾听你的每一句话,而不是为了应付你。我甚至一度幻想如果我在那里,我的童年一定更精彩吧。
巴学园有太多让我感动的地方
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泰明,在被问及走路奇怪时,不生气不隐瞒,大大方方的解释“我有小儿麻痹症”。“你好啊,我叫泰明”开朗乐观的介绍自己。
小豆豆竭尽全力想帮泰明爬上自己的树。在没有办法把泰明拉上树时,小豆豆几乎要哭出来“不应该是这样的,我想请泰明到我的树上来,想让他看到好多东西”
校长举办运动会,很多比赛项目的设置是有意帮助身材矮小的高桥君。结果他总能拿第一。为了树立高桥君的自信心,校长做了很多工作。
小豆豆被家里的小狗洛基不小心咬伤了耳朵,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包扎耳朵,而是怕爸爸妈妈因为这事责怪洛基,或者从此就不在管它了。
小豆豆在街上遇见一个卖健康树皮的人。树皮很神奇,咬了树皮觉得苦就是生病了。不觉得苦就是很健康。没带钱的小豆豆找校长借了钱买树皮。她把买来的树皮分享给大家,知道大家都健康的时候,小豆豆是那么高兴。
“实际上,任何人咬这块树皮,都不会觉得苦”校长知道这些小把戏。但是当他看到小豆豆因为别人健康那么开心时,他也很愉快。他为能够教育出这样心地善良的孩子而感到欣慰。
虽然没有人揭发,但是那个卖给小豆豆树皮的人再也没出现过,我知道他是被小豆豆的善良感化了。
我喜欢校长小林宗作的教育方式。
每个学生的课程不是固定的,上午老师会把当天要学习的内容全部写在黑板上。“小学生们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先上语文课也行,先上算术课也行,都是可以的。多半是自习的方式。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到老师那里请教,或者请老师到自己的位子上来,老师会耐心地讲解,一直到孩子们弄懂为止。
基本上午就能学完一天的知识,这样下午的时候,老师就会带着学生出去散步接触大自然,或聊天或游戏。好多知识就是在散步的时候,游戏的时候学到的。
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吧。
在巴学园,孩子们从来没有被教导“排成一列规规矩矩地走路”,或者是“在电车上要安静”、“不许乱扔果皮纸屑”之类的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知道了很多:比如,欺负比自己小的、弱的人是可耻的事;看到乱糟糟的地方,要主动打扫;尽量不要妨碍别人…等等,这些观念已经深深地植根在孩子们心里。
小林宗作先生经常说: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巴学园作为一所完整的学校,创立于1937年,而在1945年毁于战火。我想校长小林宗作的教育方式在今天也依然适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