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简友广场哲思

学霸看成绩单后被送医,他会不会是“兰花儿童”?

2021-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格子退休了

01 学霸看成绩单后被送医

“我每次在考试前都格外紧张,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连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出,怎么办?”初二的孩子小赵哭丧着说。

小赵是一名学霸,不仅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也很优秀,学校里其他大大小小的活动样样都要争第一。

可从上了初中开始,小赵似乎就进入了一个魔咒——“但逢大考,必定考砸”。

直至这次期末成绩出来后,小赵无法接受自己的成绩,面部开始抽动,停不下来,吓坏了家人,连忙送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孩子问题的背后总绕不过父母。

经了解,小赵的父母,好强、且追求完美,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如此,慢慢地,孩子也变成了追求完美的人,不能够接受自己的失误。

当看到这条信息是地,我的内心是抽搐的,心疼这个青春期的要强的孩子。我想跳出成绩,从“环境”这个角度,分享一下自己的认识。

让家成为孩子减压的港湾,他就有能力回归现实,应对学业的挑战。

02“兰花儿童”的苦恼

国外科学家们将孩子分为两种:一种称为“蒲公英儿童”,像蒲公英一样,这些孩子对环境不敏感。其他的孩子称为“兰花儿童”,如兰花一般,他们对外界的环境非常敏感,在平和与充满爱的环境下,能够茁壮成长,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下,则用力挣扎。

小赵就属于“兰花儿童”,他的面部抽动来自于压力,来自于考试、成绩等这些高度紧张的环境。

孩子们白天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详尽的规章制度,从一入校时就学习背诵,然后是学校时时监督,学生处处践行。

学生若有闪失,出于“严格要求”的初衷,出于“杀一儆百”的道理,孩子们或大或小都会受到一些惩罚,比如罚站、批评、写检查、叫家长等等。

大多数孩子在学校,和我们成年人在单位一样,要戴个面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这些规则。

有的孩子放学后,抱怨说“我这一天都没怎么跟同学聊天”,也是确有其事。

总之学校的生活是有板有眼、规规矩矩的,更别说还有节假日要上的课外班等等。

回到家后,如果能够给孩子一个轻松、平和、友爱的空间,孩子一天的压力就会得到释放,那他就能更好地专注于比较严苛的校内环境。

 从这个角度出发,反观小赵的家庭,是什么样的?

经了解,小赵的父母好强、且追求完美,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如此,慢慢地,孩子也变成了追求完美的人,不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试想一个追求完美的孩子,从一年级到初二,七年的时间,从校内到校外,都要求完美,他会怎么样?

成人们在冷静的时候,没有升学压力的时候,都知道完美的人是少之又少,几乎没有,不完美才是正常的状态。

就像一只海龟在陆地上爬,动作迟缓又笨拙;它在海里游时,自在又轻盈;如果要求它爬树,无论如何,它付出多大的努力,都爬不上去。

 一个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一个以完美为奋斗目标的孩子,太累了。

希望这个事件能够让他的父母改变育儿的理念,不论外界环境如何,都让家成为孩子减压的港湾。

注:“蒲公英儿童”和“兰花儿童”的观点,来自于《自驱型成长》这本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