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松江 看这一篇就够了

2018-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明白他二舅

外地人来魔都旅行,多数人选择具有名气的外滩、南京路、城隍庙、东方明珠,而“上海之根”—松江,可谓沧海桑田,来者甚少。 昔日的上海,是松江府的一个县;今天的松江,是上海市的一个区

松江广富林遗址

遥望古代,早在五千三百年前,深藏在松江大地里的夹河陶鼎足、直条纹扁方足,擦纹凹孤足、扁凿足、痰陶罐、精致的各种陶器和丝麻织物等,这一幕幕物件的侧影,见证了一份又一份没有文字的原始劳作和艺术智慧。

自从1962年,汤村庙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农耕古石犁工具来看,从而见证了松江是江南地区由锄耕农业进入犁耕农业时代的最早地区之一。

同时,松江有两件重要建树并对外产生极大影响的大事。

一件是,松江古代的棉纺织业。元代松江乌泥泾人—黄道婆从海南岛返回家乡,带来了全新精湛的纺织技术,励精图治,致力于改革创新纺织工具和技术,至今在松江还流传这首歌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一路走来,松江誉为“衣被天下”。在老城区中山东路有一条袜子弄,据说是“衣被天下”的遗踪陈迹,据《云间据目抄》记载,明代时街道两旁“广开暑袜店百余家”,“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

另一件是现代水稻专家陈永康,研发出了优良品种“老来青”实现了大面积水稻耕作水平和稳增高产,堪称古老农业大国的一个里程碑。

松江历史文化在华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两个耀眼的辉煌时期,先是西晋,以陆机、陆云为首的松江文化先驱创作了《文赋》等著作,对当代和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到明代画派领军人物董其昌的出现,直至清代大书法家张照的出现,松江书画艺术人才辈出,薪水相传。又一次见证了松江文化的魅力。此外,明代松江进士多达287人,居全国之首。

古代松江的地理位置,毗邻苏州,负海枕江,东接嘉湖,西带常镇,水陆畅通,土地肥沃,且百年少见战乱,千年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

明代建造的北京故宫宫墙城砖打有“松江监制“印记,用的是松江塔汇“砖王“生产的砖块,明代的后宫佳丽内衣服饰,盛行选用松江纺织的“丁娘子布“。同时,明代松江府的顾绣,被列为国家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伴随着1958年,广富林文化古遗址重见天日;1962年,汤村庙文化古遗址突然显露;1963年,平原村文化古遗址浮现真面貌;1980年,姚家圈文化古遗迹被意外发现……如此等等,考古专家们发现,松江不仅是上海历史文化发祥之地,而且崧泽文化滋育生长之邦。

其实,早在五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元至元十四年,松江就是府治,那时黄浦江畔的上海还只是一座渔村,代表上海的“沪”就是渔具的意思。谁能想到,异军突起的上海滩颠覆了历史,华丽转身,二者身份转换,上海声名远扬,松江则渐渐隐于其后。

溯本求源,黄浦江的源头在松江,上海的历史文化之根还在松江。在松江博物馆,我们感知到松江厚重的历史之基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水,松江原始文化遗址包含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诸型文化和广富林文化四个文化时期,从出土的大批墓葬,发现的鼎、罐、盆、纺轮、网坠等陶器,刀、斧、犁、矛等石器、竹骨、玉、象牙制品,还有稻谷、动物遗骸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时期松江先民已创造了极为丰厚的极有较高水准的原始社会文化。

松江自古是江南的“文秀之乡”,源自她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外来的各地名流和各家各派文学艺术表现出极强的包容胸怀,因而松江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风情走得更远。

“分秀于天目得其骨,借润于震泽得其肤” 的松江九峰,在董其昌的笔下被描绘成“九点芙蓉、九峰十二山”,依傍天目山和太湖水,蜿蜒起伏于上海这块冲积平原之上,成为引人瞩目的“沪上之巅”。

时至当代,松江人为海派文化发展,同样作出了新的努力,新的贡献。1993年,荣获第二届上海市文化艺术“杰出贡献奖“的4人中,松江人有3位;文学家施蛰存,书画家程十发,音乐家桑桐,还有曾混在松江二中的新晋导演—韩寒。

如今,松江拥有7所大学,会聚了10余万师生,千古松江,重焕青春,又成了培育人才的沃土。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松江,即是中华文化花花圃中盛开的一条奇葩,也是延续千年的上海文化根脉的起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