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order by”是怎么工作的?
order by 有两种排序方式:全字段排序、rowid排序。
1、全字段排序
CREATE TABLE `t` (
`id` int(11) NOT NULL,
`city` varchar(16) NOT NULL,
`name` varchar(16) NOT NULL,
`age` int(11) NOT NULL,
`addr` varchar(128)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city` (`city`)
) ENGINE=InnoDB;
select city,name,age from t where city='杭州' order by name limit 1000 ;
以上语句在city上添加索引后,执行以上的查询语句的执行过程如下:
1、初始化sort_buffer,确定放入name、city、age这三个字段;
2、从索引city找到第一个满足city=‘杭州’ 条件的主键id;
3、到主键id索引取出整行,取name、city、age三个字段的值,存入sort_buffer中;
4、从索引city取下一个记录的主键id;
5、重复步骤3、4直到city的值不满足查询条件为止;
6、对sort_buffer中的数据按照字段name做快速排序;
7、按照排序结果取前1000行返回给客户端。
全字段排序图中,“按name排序”这个动作,可能在内存中完成,也可能需要使用外部排序,这取决于排序所需要的内存和参数sort_buffer_size.
sort_buffer_size,就是MySQL为排序开辟的内存(sort_buffer)的大小。如果要排序的数据量小于sort_buffer_size,排序就在内存中完成。但如果排序数据量太大,内存放不下,则不得不利用磁盘临时文件辅助排序。
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来确定是否使用了临时排序:
/* 打开 optimizer_trace,只对本线程有效 */
SET optimizer_trace='enabled=on';
/* @a 保存 Innodb_rows_read 的初始值 */
select VARIABLE_VALUE into @a from performance_schema.session_status where variable_name = 'Innodb_rows_read';
/* 执行语句 */
select city, name,age from t where city='杭州' order by name limit 1000;
/* 查看 OPTIMIZER_TRACE 输出 */
SELECT * FROM `information_schema`.`OPTIMIZER_TRACE`\G
/* @b 保存 Innodb_rows_read 的当前值 */
select VARIABLE_VALUE into @b from performance_schema.session_status where variable_name = 'Innodb_rows_read';
/* 计算 Innodb_rows_read 差值 */
select @b-@a;
这个方法是通过查看OPTIMIZER_TRACE的结果来确认的,从number_of_tmp_files中看到是否使用了临时文件。number_of_tmp_files表示的是,排序过程中使用的临时文件数。
内存放不下时,就需要使用外部排序,外部排序一般使用归并排序算法。上图的结果中可以简单理解:MySQL将需要排序的数据分成12份,每一份单独排序后存在这些临时文件中。然后把这12个有序文件再合并成一个有序的大文件。
如果sort_buffer_size超过了需要排序的数据量的大小,number_of_tmp_files就是0,表示排序可以直接在内存中完成。否则就需要放在临时文件中排序。sort_buffer_size越小,需要分成的份数越多,number_of_tmp_files的值就越大。
rowid排序
在全字段排序算法里面,只对原表的数据读了一遍,剩下的操作都是在sort_buffer和临时文件中执行的。但这个算法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查询要返回的字段很多的话,那么sort_buffer里面要放的字段数太多,这样内存里能够同时放下的行数很少,要分成很多个临时文件,排序的性能会很差。
如果单行很大,这个方法效率不够好,那么如果MySQL认为排序的单行长度太大会怎么做尼?
SET max_length_for_sort_data = 16;
max_length_for_sort_data,是MySQL中专门控制用于排序的行数据的长度的一个参数。它的意思是,如果单行的长度超过这个值,MySQL就认为单行太大,要换一个算法。
city、name、age这三个字段的定义总长度是36,把max_length_for_sort_data设置为16,我们再来看看计算过程有什么改变。
新的算法放入sort_buffer的字段,只有要排序的列(即name字段)和主键id。但这时,排序的结果就因为少了city和age字段的值,不能直接返回了,整个执行流程就变成如下所示的样子:
1、初始化sort_buffer,确定放入两个字段,即name和id;
2、从索引city找到第一个满足city=‘杭州’ 条件的主键id;
3、到主键id索引取出整行,取name、id这两个字段,存入sort_buffer中;
4、从索引city取下一个记录的主键id;
5、重复步骤3、4直到不满足city=‘杭州’ 条件为止;
6、对sort_buffer中的数据按照字段name进行排序;
7、遍历排序结果,取前1000行,并按照id的值回到原表中取出city、name和age三个字段返回给客户端。
rowid排序对比全字段排序流程图,rowid排序多访问了一次表t的主键索引,就是步骤7.
需要说明的是,最后的“结果集”是一个逻辑概念,实际上MySQL服务端从排序后的sort_buffer中依次取出id,然后到原表查到city、name和age这三个字段的结果,不需要在服务端再耗费内存存储结果,是直接返回给客户端的。
全字段排序与rowid排序的区别
如果mysql的排序内存内存太小,会影响排序效率,才会采用rowid排序算法,这样排序过程中一次可以排序更多行,但是需要再回到原表去取数据;
如果mysql内存足够大,会优先选择全字段排序,把需要的字段都放到sort_buffer中,这样排序后就会直接从内存里面返回查询结果了,不用再回到原表去取数据。
对于InnoDB表来说,rowid排序会要求回表多造成磁盘读,因此不会被优先选择。
是否所有的order by都需要排序操作?
并非所有的order by语句,都需要排序操作的,mysql之所以需要生成临时表,并且在临时表上做排序操作,其原因是原来的数据都是无序的。
如果能够保证从city这个索引上取出来的行,天然就是按照name递增排序的话,是可以不用再排序。
alter table t add index city_user_age(city, name, age);
select city, name,age from t where city='杭州' order by name limit 1000;
以上的查询在city, name, age字段上建立了联合索引,所以在查询只有city, name, age字段的查询语句中,会使用到覆盖索引,因此这条语句是不需要做排序了的。
覆盖索引是指,索引上的信息足够满足查询的请求,不需要再回到主键索引上去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