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史 | 1万年前,绍兴嵊州的祖先已经学会种水稻了!
前面我们说到,宁绍平原还没有发现1万年以前的人类居住遗迹,只是在周边地区零星存在。
但是,当时间进入1万年以内,宁绍平原上就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了。
目前已知的第一批先人,生活在嵊州市甘霖镇上杜村的小黄山地段。
嵊州市位于绍兴南部,是一个典型的盆地。上杜村所在的一带,靠近长乐江(剡溪,曹娥江上游),依山傍水,环境相当不错。唐朝很多诗人都曾云游到此,李白就留下了“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的诗句。不知道1万年前的古人,是不是也看中了这里的风景?
小黄山遗址是1984年发现的,不过一直没有被认真对待。直到2005年才进行抢救性挖掘,出土了数百件石器、陶器,还有大量陶片标本。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以下几个。
一是土坑。有多边形、圆形等,看上去都很平整,最大坑直径达1.9米,深1米左右。有的坑底放了石磨盘,有的大坑里面还挖了小坑。据推测,这些坑可能是古人用来储藏坚果或块茎类淀粉植物的。坑上面可能还有简单的雨棚一类的东西。
平整的土坑
二是陶器。专业的说法叫“夹砂红衣陶”,陶器胎壁很厚,样子也很大,总的来说一看就能发现很原始就是了。
三是大量石器。有磨盘、石锤等,有的还穿了孔。最具特色的自然是石雕人首了,据说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中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石雕人首。这东西由砾石制成,看上去是不是挺有那么点古朴的艺术气息?
石雕人首
四是大量的稻属植物硅酸体。这表明,小黄山先民已经懂得了栽培或利用水稻。这也说明,长江下游地区也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根据测定,这些东西大概出现在距今8000到10000年前。
根据这些东西,我们大致可以推测,那时候我们的祖先基本过着这样的生活:大家选择了一块河边的高地,聚居在一起。这里的动物、植物都很多,祖先们主要靠打猎、采摘果实过日子,也会少量种些水稻,有多余食物,祖先们会把它们放在土坑里保存起来。他们还懂得了搭棚子,让食物能够遮光敝雨。
在考古学界,常常把小黄山遗址跟金华市浦江县的上山遗址放在一起说。上山人比小黄山人的生活年代要稍微早一点,距今大概在11400至8600年间(不知道专家这回怎么能够精确到以百年为单位了?)那里也发现了石器和水稻等,还有干栏式的房子(这东西是余姚河姆渡遗址的代表作之一,以后我们还要讲)。把这两个遗址连起来看,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先人的发展脉络。
金华浦江上山遗址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儿吧。是不是觉得我们的祖先已经很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