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校园文学简友广场

杨修被杀背后的隐情

2022-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司马吹风

《三国演义》里描述了杨修因为"扰乱军心"的罪名被曹操诛杀,实际上曹操杀他的这个理由很勉强。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曹操与诸葛亮在斜谷对峙日久。正进退两难之时,一日,部将夏侯惇问夜间口令,曹操以"鸡肋"应之。

杨修听说后,便叫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打道回府”,夏侯惇惊问其故?杨修解释说:“鸡肋这东西,吃它没有肉,丢了觉得可惜。现在我军进不能进,退又怕别人耻笑,还不如早早回去!"

夏侯惇不由感叹,杨修真是洞悉丞相肺腑啊!于是全军准备归程。曹操得知此事后,竟以“扰乱军心”之罪斩了杨修,后曹操进军,果然全军失利。

曹操难道就因为这事,将杨修置于死地?显然不可能!尽管杨修的做法确实是不妥当的.即使他提的建议是对的,但也不能私自做主来指挥军队行动!他应该先向曹操提出建议,由军队统帅作出决定。

然而不管怎么说,杨修罪不至死!为什么曹操还要杀他?小说里另外交代了几个原因,原来曹操早有杀他之心,此次只是借口罢了只不过,当事人杨修尚蒙在鼓里罢了。

原因一,曹操尝在一花园门上书一"活"字,下人不知其意,杨修告诉他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也,丞相嫌园门太阔了。"下人改造完工后,曹操见了很高兴,得知是杨修指点的后,内心里对杨修却不愉快。

原因二,曹操曾在一酥饼盒子上写了"一盒酥"三个字,然后放在案头上。杨修见到这盒酥后,竟取调羹与众人分吃了。曹操问为何如此?杨修回答说:"盒上分明写了'一人一口酥',属下怎么敢抗命啊?”曹操表面上笑容灿烂,心中却厌恶他。

杨修分明聪明得紧,可曹操为什么会厌恶他?其实,这很好理解。假设你是一市之长,偶尔来了雅兴,出了个自鸣得意的谜语,希望把属下难倒,最后自己公布答案摆显一番。可是事与愿违,你刚把谜面说出来,你聪明的秘书长(杨修当时是丞相府主簿,相当于曹操的秘书长)就揭了谜底,这时候你的情绪肯定扫兴之极!对那位聪明却又"甚不聪明"的秘书长心里自然很不痛快了。第一次这样还可以原谅,第二次就无法忍受了。所以厌恶的心情油然而生。

与此相比,清朝才子纪晓岚就聪明多了。纪晓岚博览群书,纵贯古今,但在主持编篡《四库全书》时,甘愿冒着接受严厉处分的危险,也要在编篡时故意出现错误,从而可以让乾隆皇帝御览时指正,显现皇帝的水平更高一筹,这是政治智慧。

原因三,曹操因怕别人暗中加害,所以经常吩咐左右说他会梦中杀人,他睡着了以后,别人不要近身,以防被他杀掉。某日,一近侍在夜里帮他盖被子时被他跃起斩杀,起床后他又故作懵懂,问谁杀的人?左右据实而答,于是曹操命令厚葬。别人都真以为曹操梦中杀人。唯有杨修更'聪明',临葬时指着死者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啊!"

曹操听说后,更加厌恶他。如果只是拆穿领导的谜语倒也罢了。可你杨修进而揭穿领导的老底、隐私,那就大大的犯忌了。

原因四,曹丕欲召吴质商讨如何争取做曹操的接班人,又恐别人知道,就藏吴质在大簏(大竹箱之类)中,对外谎称是绢匹,载入府中。这件事被杨修知道了,杨修是曹植集团的,于是他到曹操处告密,曹操派人去调查.曹丕听闻之后,按吴质的建议,第二天用真的绢匹放入大簏中,检查的人查看果然是绢,报告了曹操,曹操以此认为杨修陷害曹丕,对杨修产生了怨恨。此事本怪不得杨修的,只能怪曹操失查,但曹操对杨修本来有成见,再遇此事也就合该杨修倒霉了。

原因五,曹操想考验曹丕和曹植的应变能力,一日明着命两人出城,却背地里叫守门的人不要放他们出去。曹丕先到,出不去只好折回来。曹植听说后,问杨修怎么办?杨修告诉他:"你是奉命出城的,谁阻止就杀谁!"曹植到门口后,立即斩了阻止他出门的门吏,曹植得以出城。曹操因而觉得曹植更有能力,后来有人告诉曹操,曹植之所以敢那样处理,是杨修教的,曹操因此更加恼火。其实这件事曹操责怪也没有道理,作为一个智囊,向自己的主子提出正确的意见是份内之事,没毛病!

原因六,曹植文学功底很深厚,曹操自然很清楚,这也是他喜欢曹植的原因。所以,他的接班人在曹丕和曹植之间难以取舍。此外,他也经常向曹植查问军国大事,而曹植每次都对答如流,这让曹操又是欢喜又是怀疑。欢喜的是曹植不仅文采好,同时也有治国能力,怀疑的是他的治国能力从何而来的?后得知果然是杨修事先教好的。不由勃然大怒,便有杀杨修之心。

此举也是奇怪之极。按理,就算曹植不是自己的真本领,但身边有人指点,不是好事么?而且教曹植的人,本身就是曹植的亲信,这有什么不妥当啊 ?,他应该为自己的儿子有这样能干而忠心的部下而欣慰和骄傲才是,怎么却对他起杀心呢?

以上原因虽然有五六条,可条条都不是死罪,有些甚至不是罪。

难道说,曹操是个小肚鸡肠的人物?当然不是!相反,曹操是个很大度的政治家。特别是对有才能的人,他非常宽容。比如,陈琳为袁绍写檄文讨伐曹操,把曹操祖宗八代也骂了个遍,曹操捉了陈琳后仍然没有杀他,还录用他做官;

祢衡,是个满腹经纶的傲士,正因为恃才傲物,为众人所不喜。他认为当时的许都仅有两个人物,一是孔融孔文举,二是杨修杨祖德。但在他眼里,孔融只是他的大儿子,杨修只是他的小儿子而已。其他的人,他说曹操手下文臣武将如荀攸只能看坟守墓;张辽只能击鼓鸣金;许褚只能牧牛放马;许晃只能屠猪杀狗等等,听得在场的张辽当时就要杀他,但曹操仍然放过他,只把他送给刘表而已。

为什么曹操能容他们,而不能容杨修?真因为杨修太聪明?

杨修的聪明,《三国演义》里还说过一个典故:三国名士蔡邕读了邯郸淳的《曹娥碑文》后,在石碑后写了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征汉中时,经过蔡邕的女儿蔡琰家,见此八字,问蔡琰何意?蔡琰不能答。曹操乃问群臣,众人皆不能解。唯杨修知其意。曹操要他先别说,让他自己也考虑考虑!曹操骑马走了三里,他也醒悟了。于是要杨修解释。

杨修说:"'黄绢'是颜色之丝,丝旁加色,乃'绝'字;'幼妇'是少女,女旁加少,乃'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旁加子,乃'好'字;'齑臼'是受五辛之器,受旁加辛,乃'辞'(古体的辞字是'受'字旁加一个'辛'字),总体来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就是'绝妙好辞'的意思。"

曹操对他的才识敏捷大为惊叹!按理而言,对与这样的聪明人才,曹操是爱惜和敬佩的才是,为什么还要动杀机呢?《三国演义》并没有讲清楚,换言之曹操杀杨修的背后另有隐情。

曹操是一位大政治家,政治家考虑所有的事情都会服务于自己的政治,包括军事,经济.文化等等。一切有利于自己政治的,曹操都会予以宽容,一切有悖于自己政治的,他一概予以打击镇压。在封建社会,政治的含义就是权力统治。所以他会杀孔融,因为孔融和他政见不合,所以他会杀荀攸,因为荀攸阻止他称王,所以他更会杀杨修,因为杨修参与了他儿子的储位之争。

其实,在杀杨修之前,曹操内心已经定好了接班人,那就是曹丕。所以他临终前说曹丕"笃厚恭谨",而曹植,本来是他最喜欢的。可惜曹植恃才放旷,而且嗜酒放纵,因而曹操说他虚华少诚实,其实这个"少诚实"反而是因为太诚实而不会掩盖罢了。而杨修偏偏和曹植相处融洽,两人经常辞赋相唱,极为投合。杨修这么聪明的脑袋,却只为曹植卖命。这恰恰是曹操所不能容忍的。谁愿意自己的政权在子女身上不稳固呢?而杨修就正是这个不稳定的因素。试想,以杨修之才,借助曹植的力量,以后要拆曹丕的台,恐怕是绰绰有余的!

在真实的历史中,杨修自己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曹操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他时,他自己还说:"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他自己都认为死得比意料的晚了。杨修死时年近三十四岁。他死后一百多天,曹操接着也死了。看来,杀杨修是曹操临死前的必然举措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