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小叔叔
跟着囡囡的阅读轨迹阅读,也是很幸福的陪伴呢!她刚把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我的小时候》读完放下,妈妈我接棒开始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集27本,我都已经在我的kindle上读完了,对作者的小时候也很感兴趣,欣然跟着作者去探寻他的童年。
作者描写他小时候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情形,不由得勾起了我对自己小时候到上海叔公家的回忆,以及回忆里的小叔叔。为什么叫小叔叔呢?因为他是叔公的小儿子,只比我大十来岁,和我大姐属于同龄人,只因为长了一辈,我们称他为小叔叔。我祖籍扬州宝应,是本地人口中的外地人,苏北人。我们苏北人很封建,叔公他们这一支在上海,日子过得还不错,就打算把全族的杨姓亲人立个家谱,以做记载。
依了这个初衷,父亲带着我们去上海,一来商榷立家谱的事宜,二来拜访叔公叔婆一家,再来么就是带我们一家大小土包子去上海大都市开开眼。那时,小叔叔已经是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带着我们浩浩荡荡的逛大上海,热情好客又周到,介绍的都是物廉价美的实用好东西。妈妈和婶婶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两眼放光,一改往日的精打细算,狠狠地置办起来。我们姐弟四人,也跟着小叔叔乘拖着长长辫子的电车惊奇不已地逛起了大上海。嘴里含着大白兔奶糖,看着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闪烁不停,乡下孩子毫不掩饰自己的见识短浅,眼神直勾勾地到处乱窜,贪婪而欢快。
小叔叔在当时八九岁的我的眼里,简直太帅了,自带光环的,怎么知道那么多事情,他和大姐讨论的文学作品都是我没听过的。他还安慰高考失利的大姐说,你分数比我高,读书比我认真,我就塌便宜在有个上海户口,不然我这点分数哪有大学读。再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高中生也可以边工作边继续深造拿本科文凭的,大姐经他开导后,阴霾尽消,久违的熟悉的笑容又浮现在脸上,我看了好开心。他博学多才,性格乐观,脑子活络,虽一副白面书生样,但仍不影响我崇拜他。
来而不往非礼也,小叔叔暑假里也会来我家做客,爷爷奶奶那时开着杂货店,大姐早已工作,小叔叔做起了孩子王,带着二姐、堂弟和我,在乡下野地里玩耍,顺带着帮着爷爷的杂货店打打杂。他不会骑送货的三轮车,我们骑他乘又觉得有点丢脸,所以他坚持推板车去供销社进货。他一个大都市来的大学生,哪干过这个,爷爷又不把他当外人地使唤。很快,他的手就磨起了泡,用针挑破皮,里面的红肉现现,看得奶奶直嘀咕,细皮嫩肉的,还是不要做活了,他一脸的尴尬。
渐渐地,他工作了,成家了,来的少了,就算来,也是匆匆忙忙的。依稀听父亲和大姐讨论提及,他下海经商了,和几个朋友做得风生水起等等。
后来,爷爷身体状况每况日下,父亲和叔叔请上海叔公一大家子来小聚一下,了了爷爷的心愿,小叔叔兄弟俩携家带眷地盛重到来,颇具仪式感的聚餐,还给小辈们都封了红包。饭毕,带着他们到太湖深处游览观光,他们对乡村风光很是喜欢,泛舟太湖上,他的儿子的眼神和小时候初至大上海的我的眼神如出一辙,他还特地就此感慨了一下。中午寒暄过后的聚餐有些拘谨,经过下午的相处,大家都熟悉了,晚饭的气氛其乐融融,小叔叔的儿子很可爱,开始叫我阿姨,经小叔叔纠正后,马上改口奶声奶气地叫我姐姐,惹得一桌人善意大笑。
那次的欢聚,爷爷很是释怀,不再一直念叨身后事的遗憾了。小叔叔经常因着来附近考察投资项目的缘由,到我家看看爷爷,爷爷去世他也是第一时间来扶灵送行,帮着打点事宜。
小叔叔教育我,女孩子家要多读书,不要浮躁,书读多了自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一直谨记他的话,并薪火相传,带着孩子们一起读书,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