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的繁体是「鍾(锺)」还是「鐘」
2018-09-19 本文已影响78人
苏漢泽
{字匿信史——从“钟”字演变看西周礼乐制度之盛
吾以为,敲击器“钟”的最初古文为“南”。《禮記.文王世子》:「胥鼓南」,「胥」是官名,表示胥敲擊南這種樂器。
后来因为编钟随着西周礼乐制度而盛行,最后演变为礼器。同时,随着青铜器的普及,各种大小的钟(特别是铃铛类)出现,使得本来已经主要表示方位的“南”字出现使用混乱的可能。于是在西周中期,在南字基础上增加了三个字:“甬”、“鐘”、“锺”。
古文“甬”一定程度上可算是“南”的异体,泛指一切桶(用)状敲击器。请看古文“南”与“甬”:
像一个历史循环,先是借“用(桶)”造“甬”,再到篆书时,“用”字的本义基本转变,于是又借“甬”造“桶”。
「鍾」与「鐘」目前所知最早出现在西周中期。出现原因估计是编钟成为礼器之后,另外造一个专用字来表示这种礼器。至于为何分成两字,现代的看法,这新造的两字基本被视为形声字,重与童都是声旁,两字互为异体。然而笔者认为,或许“童”字可以有表意成分,因为编钟都是一套的,如同一群大小不一的小孩。所以《说文》以“鐘”为乐器。而“重”字一定程度突出大(钟),替代“南”字的乐器含义。
所以从后来的使用看,鐘就是乐器编钟。而锺指大的单体桶形金属敲击器。是以“锺”字 后来引申为容量单位,所谓“书中自有千锺粟”;进而引申为聚集,所谓锺爱、锺情是也。
综上,钟的繁体为“锺”,而“鐘”最初很可能特指编钟。至于“甬”字,估计因为“铃”字的出现,最初本义基本湮灭。但作为构件, “甬”字的“钟(桶)”形含义仍然体现在“勇”、“桶”、“通”等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