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传统教育理念是否被颠覆?
当互联网进入教育,我想教师一职是不是受到极大的挑战?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一个月多了。对比了自家老师和网上其他平台录的课,差距很大。
有的年纪大些的老师以前从未做过线上课,只能用QQ语音上课,没有PPT演示,我们听得一头雾水。有的老师虽然录了课,但很简陋,比起其他平台做的课,我宁愿自己搜资源学习。
虽然疫情期间,学校采取了线上授课,但授课的本质并没有变,和传统的方式一样,只是学生没有集中在一起上课。老师依旧和在校期间上课一样,霹雳啪啦地对着PPT讲一通,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神经衰弱。比起听老师的课,我更喜欢在网上自主选择适合我的教程,用百度百科查相关的概念。
经过这段时间的网上学习,让我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及思考未来老师的作用。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老师的作用不该是传授知识,而是整合资源,整合信息,作为一个领导者,组织者,帮助学生更好的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都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如何搜索信息,如何学习,如何适应社会远比给他灌输概念更有作用。
我想,未来的学习也不该是按时按点,统一集中的模式学习,而是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案。就好比营养师以及健身教练那样,设计个性化,量身定制的教案。
学习的方式更多是以社群的方式教学,志同道合的人凑到一起,无论年龄与经历。教育的模式和市面上的培训机构相似,小众化,个性化。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加入不同的社群。
人人都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活到老,学到老。长期探索自己所爱,专研自己的领域。读书不再是走马观花,水过鸭背,教育也不再是形式主义,而是真正的教人,育人。
老师除了鼓励学生们把知识运用于生活,根据目标需求来学习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专研自己的领域。
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工智能的引入,世界各地出现了新的教学模式,“开放式大学”。高校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以英国的“开放大学”为例,它对学生的年龄、学历、背景等均无严格限制,只要年满18岁,居住在英国或欧洲其他国家的成人都可申请入学。学生不需参加入学考试,一般不需按时到校上课,无严格的学习年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
它是二十世纪末教育的重大突破。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实现远距离教学和开放式办学,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
当然这种办学模式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认可,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实践。它对于学习自主性强的人来说是件好事,但对自主性差,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除了自身因素,还有外界因素。根据中国的国情来看,我们如今的状况还不适合所有高校都采取这样的办学模式。因为有很多地方经济落后,没有政府的支持,好的环境,没办法在家学习。
就像我的家乡这边,甚至更偏远的地方。要是没有统一集中上课的大学,那么我们很有可能早早就嫁人了,或是到山上放牛放羊去了,不可能在家学习。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从原始时代我们就是这样。我们需要一个好的环境,需要和外界不断的交流,才能创造出思维的火花。集中教育的办学模式就给我们提供交流的机会,让五湖四海的学生得以见面,甚至还凑成了一对对情侣,为培养新的优良基因做贡献。
所以说,传统教学模式也有它的好处,开放式大学也有弊端。教育机制的改革是有朝一日的事,但不急于一时,需要反复实践,从局部改变,单点突破。只要有成功的案例,那么推广扩大就是迟早的事。
作为学生的我们,无法改变现有的教育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资源利用,培养一种新的学习思维模式,不再固守死的学习理念。
这样子,无论教育是否变革,我们都能很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不至于过早被社会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