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自己的思考打多少分
你给自己的思考打多少分
我喜欢读书,从年初到现在陆陆续续读了60多本书了。很多新的概念、理论、方法扑面而来,每读一本书都觉得特别有道理,恨不得拍着大腿相见恨晚。
可是一路读过来,总觉得脑子里有很多东西在打架。
对知识不加筛选的照单全收,这等于是没有重点,更没有选择。
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那肯定也走不到目的地。
比如,提到时间管理,我首先想到的便是番茄工作法和时间四象限,可是这真的是我自己的想法吗,还是完全是照搬书里的观点呢。
于是我开始感到一阵恐慌。怕自己不会思考,甚至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在思考。
听了很多道理,可是你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可是很少有人去想,这些道理真的是有用的么,我们又为什么要接受这些道理呢。
比如在《番茄工作法图解》里作者介绍了很多番茄法的好处,同时也结合不同场景做了各种分析与应对,比如如何专注、如何应对打断、如何总结,这时我才发现番茄法原来这么好用。
几年前我就听过番茄法但是从来没用过,因为总觉得这个方法傻傻的,为什么一个人要死盯着一个番茄钟去工作呢。但是受到这本书的影响,我也开始实践起来。
可是做了几天就觉得各种不方便,如果用白纸做记录,那么要去写一个又一个时间,先不用说要准备多少张纸,就是后期的整理与归档工作就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
那就用智能设备吧,可是手机app也好,电脑上的软件也好,都暴露出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这些软件关注的一个个番茄的执行,缺少全局任务管控视野。
我猜想这些软件都是为了番茄工作法做的,所以从产品设计角度它们定位很明确,支持番茄工作法。可是,它们的弊端也在这里,过于关注这个方法了,以至于每天的任务的管理、日程安排都能省则省。我开始怀疑这样的产品真的有用么。
于是为了做好番茄工作法,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我不得不联合使用三个软件:
用滴答清单记录清单;
番茄土豆作为执行任务“吃番茄”的主要工具;
用印象笔记来记录反思与总结。
三个工具放在一起,才把这个番茄工作法的全流程真正的实践起来。
我为什么要搞的这么复杂呢,因为番茄工作法强调完整的番茄步骤是收集清单、执行番茄和总结反思。
由于三个工具的反复切换,自然产生了许多冗余数据,比如同样一个任务,我居然要写三次,这等于变相增加了工作量。
基于这个实际问题,我开始反思,我真的掌握了番茄法的精髓了么,或者说谁说番茄法一定要玩完整整的走完这三步呢。
比如,我完全可以用印象笔记做清单管理,收集各项任务,然后需要专注投入的时候就去打开“番茄土豆”app。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可以很轻松的专注的工作,那么我还继续使用番茄土豆做什么呢。
番茄法的本质就是计划、执行和回顾。
那么只要做到有目标、有行动、有反思,那么何必拘泥于形式呢。如果为了完完整整的践行一个方法,那么我不得不会到用纸笔记录的时代呢。
更何况这个番茄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工作时间可以保证有足够的专注时间么,如果领导找开会,同事找帮忙,我们能轻易推掉么。所以时间管理的达人叶武滨也说,番茄法不适用于白天工作,适合在家里。我当时就怀疑这句话的可行性,对于单身的、或者没有孩子的已婚人士,可能在家里确实有空余时间来“吃番茄”,可是如果你有个孩子,他哭了你能不管;他晚上就是不睡,你能不哄。相信很多有孩子的家长都能体会到那种时间被分割成一段一段的感觉。等到孩子长大了可以独立一些时,干扰我们专注的因素貌似降低了,可是人到中年各种应酬和事情,等到了晚上要去专注25分钟番茄时间,又有几个人能做到的呢。
很可能我们看到的都是错的,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想象。除了学校这种地方,可以严格做到一节课45分钟,试问其他什么地方可以让人有这么固定的时间呢。
如果没有固定的时间,那么这个方法不就是在画大饼么。
于是我从一个坚定番茄支持者转为一个怀疑者。
这样一番思考过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被困在作者的观点里面,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树林。
在我的意识里,书上作者说的都是对的,于是我照单全收,可是我却很少去推导这些方法的推理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缺少怀疑与批判的意识。
而这种意识从哪里来呢,当然是实践啊。有些事情你不去做,怎么能体会深刻呢。
可是有时候我们可能无法实践,比如书上谈到原子分子等抽象概念,或者是投资公司的操作方法,我们可能很难有机会去实践,那么这时我们可能那就观察别人的实践,这样的例子在网上也是可以找到很多,综合对比再去对深入思考。
那些年我以为的思考真的是我的思考,还是作者替我思考好了呢。
当我们随口说出一个作者的观点时,你真的是在思考,还是在重复作者的话罢了。进而如果我们连思考都是不合格的,拿什么来保证自己的行动和反思是有意义的呢。
写到这里,我依然不敢说我会独立思考了,但是我相信独立思考的前提是怀疑。而这种怀疑不是一种批判和反对,是站在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事实、研究推理、推敲逻辑,这正式胡适的治学观点“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大前研一说训练思考力的三个练习(“三寻”):寻异、寻根和寻问。
寻异:把看世界的角度颠来倒去。
寻根: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寻问:自问自答,以及互怼。
如果对标这三步,审视我们自己的思考,你会给自己的思考质量打多少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