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放手的原因
2022-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石践者
基本现状(图1):
“断”不掉,“舍”不得,“离”不明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5647/2294086471cd179f.jpeg)
主要原因:
• 消费型社会物品过度生产、过快流通
• 对居住空间考量不足
• 观念影响(上个时代的不能浪费观念)
深层原因:
物质轴思维
→人们总是习惯思考“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作为“有效性”前提的“必要性”。即以能不能用作为取舍判断,而非需不需要。
可能影响:
假如杂物遍地,家里塞得满满当当,那这些杂物给人的压迫感,以及狭窄的空间带来的阻塞感会逐渐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思维迟钝,行动迟缓。长此以往,人们逐渐变得封闭,不想外出,进而演变成近似愤懑抑郁的状态。
无法放手类型:
• 逃避现实型,工作繁忙,居家时少,推迟整理
• 执着过往型,珍藏旧物,沉湎过往欢愉
• 忧虑未来型,有备无患,囤积储蓄,占比最多
→通病:对时间的意识比较淡薄
思维转变:
→从物质轴向空间轴转变
空间轴思维:为确保空间的干净整洁,而将物品量尽可能地缩减成最适合的量。
舍弃内涵:
舍,是物品仍有用,可再循环
弃,是物品置之不理,于扔在家外的垃圾本质上无区别
→断舍离,不是要求人们随意地“弃”,而是把“舍”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舍”即为“出”,是直面内心。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人与物,两者都是在某一个时点出现,又在某一个时点消失,区别不过时间的长短之分罢了。一个人与一件物品相遇是极为短暂的、微弱的缘分。只有尽力去珍惜爱护这种缘分,才是真正意义上对“太可惜了”这种感叹的回应。
自由观念:
→人本来有的三种自由
• 放手的自由
• 保留的自由
• 取舍选择的自由
→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人会难过。但是想扔的东西扔不得,会更痛苦。
→别人的东西姑且不说,至少自己的东西自己要做主。
#书籍/断舍离/山下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