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骆驼祥子》后,老舍立刻荣升为我心中的男神
细读《骆驼祥子》后,老舍立刻荣升为我心中的男神
读完《骆驼祥子》,我暗暗叹息一声:可恶!为什么,教科书永远是横在我和大师之间的那道梗,阻隔我和大师的亲近!
上学时,机械地背诵: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茶馆》、《骆驼祥子》,《龙须沟》。把《济南的冬天》和《在烈日和暴雨下》硬塞进脑子后,就越发不喜欢老舍。谈不上讨厌哪点,只是看到大师,就觉得面目可憎!这种淡淡的厌恶,让我躲着他们。
终于有一天躲不过,迎面撞上,我打开了《骆驼祥子》,我看了第一遍,我不敢相信,真的是那个无聊的“祥子”吗?我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边看边感慨!是无知的我耽误了我,还是无趣的语文课耽误了我!
我无法给自己这篇文字定位,不是读后感,也不是书评,我今生都没资格在这样一位文学大师前评头论足。我只想说说,是书中的哪些内容惊艳了我,一位故人,却在三十年后才慢慢品味出他的好!
就像刚看的书,严歌苓的《陆犯焉识》,浪子陆焉识过尽千帆,在暮年时才读懂妻子的爱情,疯狂的爱上她,这份爱是不是太迟了!
年少轻狂,让我们错过多少人生中至真至美的事!
——————————
我从三方面来说下,《骆驼祥子》让我最为之惊艳的文学描写。
第一, 精彩绝伦、无比贴切的比喻句。
先来看书中几个句子:
“不管怎样的愤恨,怎样的讨厌她,她似乎老抓住了他的心,越不愿再想,她越忽然的从他心中跳出来,一个赤裸裸的她,把一切丑陋与美好一下子,整个的都交给了他,像买了一堆破烂那样,碎铜烂铁之中也有一二发光的有色的小物件,使人不忍得拒绝。他没和任何人这样亲密过,虽然是突忽其来,虽然是个诱骗,到底这样的关系不能随便的忘记,就是想把它放在一旁,它自自然然会在心中盘绕,像生了根似的。”
这段是祥子和虎妞发生关系后的心理描写。祥子并不喜欢虎妞,在虎妞的诱骗下,稀里糊涂和虎妞发生了关系,醒来之后,心里万分懊悔。虎妞对祥子来说,虽然又老又凶又丑,但是她毕竟是女人,对于和女性没有过亲近经验的祥子,还是有诱惑力的。祥子这种既厌恶又有点欣喜的感觉,老舍先生用一个实在的比喻写出来了,他用破烂,用碎铜烂铁来形容虎妞的丑陋和凶狠,用有色的发光小物件来说明虎妞身上的女性魅力对祥子的诱惑。
再来看一个句子
“躺下,他闭不上眼!那些事就像一窝蜂似的,你出来,我进去,每个肚子尖上都有个刺!”
这句话是虎妞以怀孕向祥子逼婚后,祥子失眠时的心情描写。读到此句,暗暗叫绝。我有过这种经历,算不上失眠,想睡觉但是睡不着,迷迷糊糊地,感觉有很多人在我的脑子跑出来跑进去,有种刺拉拉的感觉,让人崩溃!老舍先生用进进出出的一窝蜂来形容想睡又睡不着的感觉,太贴切!
再来看一个句子:
“他自己呢?心中也有许多黑点呀!那么,他与她正好是一对儿,谁也不高,谁也不低,像一对都有破纹,而都能盛水的罐子,正好摆在一起。”
这句话是祥子经历过虎妞,经历过夏太太,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后,想娶小福子做妻子的心理描写。小福子当过暗娼,从此点而言,并不符合祥子对妻子的要求。可是小福子心地善良,对祥子好,而且祥子觉得自己和虎妞和夏太太搅在一起,自己本身也不清白,所以他认为自己和小福子很般配。老舍先生用一对有破纹的罐子来形容这两个可怜的人。
整本书中,类似以上这种比喻句非常多。我细读第一遍时,就被精辟的比喻深深吸引。老舍先生特别擅长用实实在在的、身边的事物去比喻,去描写抽象的心理感受,而且他总能找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处,把无形的感觉,用实物,用画面给读者呈现出来,让读者从内心中能迅速捕捉到这种感觉,产生共鸣。
---------------------------
第二、让人物形象丰满的动词运用
还是先看书中的一些句子:
“祥子的大脚东插一步,西跨一步,两手左右的拨落,像条瘦长的大鱼,随浪欢跃那样,挤进了城。”
这是祥子被当兵抓走,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北平城,进城的一段描写。这时的祥子虽然经历打击,身心都非常痛苦,疲惫,但是祥子还对生活抱有无限的憧憬和希望,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只要肯吃苦,失去的洋车,失去的一切都可以再挣回来。北平是能给祥子希望的地方,所以当祥子终于回到北平,要进城时,心情是雀跃的。老舍先生用一连串的动词“插”“跨”“拨落”“随浪欢跃”“挤进”表现出祥子兴奋、喜悦和迫不及待地心情。这几个带着些力量的动词,也把这个二十岁出头,有的是力气,有的是希望,想好好拼搏一番的,做个高等车夫的祥子形象刻画出来。
再看一个句子
“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
祥子对生活失去希望和追求,对拉车不再有激情和动力。文中的动词“揣”和“顶”表现出冬天的车把很凉,祥子不愿意用手去碰冰冷的车把,将手放在袖筒里,用胸部去掌握洋车的方向。脚下的步伐不是走,更不是跑,而是“晃”,通过这几个动词,一个懒散、得过且过,满不在乎的祥子,正慢慢向读者走来了。
再看一段描写:
“在这么热闹的时节,祥子独自低着头在德胜门城根慢慢的走。走到积水滩,他四下看了看。没有人,他慢慢的,轻手蹑脚的往湖边上去。走到湖边,找了棵老树,背倚着树干,站了一会儿。听着四外并没有人声,他轻轻的坐下。苇叶微动,或一只小鸟忽然叫了一声,使他急忙立起来,头上见了汗。他听,他看,四下里并没有动静,他又慢慢的坐下。这么好几次,他开始看惯了苇叶的微动,听惯了鸟鸣,决定不再惊慌。”
“坐了许久,他偷偷的用那只大的黑手向腰间摸了摸。点点头,手停在那里;待了会,手中拿出一落儿钞票,数了数,又极慎重的藏回原处。”
这一段是祥子出卖阮明后的动作描写。骗钱,对祥子而言已经是熟练的事情,可是出卖人命还是第一次,因此祥子非常害怕。因为祥子出卖了阮明,所以他不敢在大街上走,所以祥子一个人在城门边上走,因为心虚,祥子是“轻手蹑脚”的走。走到无人处,不敢立刻坐下,先是站立,而后坐下,一点轻微的声音,又让他“立”起来,最后又坐下。这一连串的站立,坐下,又站立,再坐下,把祥子内心的恐惧表露无遗。祥子想看看出卖人命的报酬时,用“摸”的动词,表现出祥子小心翼翼,非常紧张的心情。一个“藏”字也看出祥子对这些钱的重视。
骆驼祥子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极其成功。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一个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有生命力。祥子离开《骆驼祥子》依然有生命力,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老北京社会底层人力车夫这一社会群体,他身上具备社会底层人民的共有的情绪。
-------------------------------
第三、自然富有变化的人物弧线
许多文章在分析祥子人物形象时,都会用到“三起三落”这个词,说明祥子命运的变化。
与普通小说不同,祥子的变化是从正面沦为负面,这更增强了整部小说悲剧性的色彩。小说一开始,祥子就靠着自己的辛苦努力拥有一辆漂亮的人力车,此时的祥子身体结实硬棒,就像一棵挺拔的树。祥子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阳光,一切都往美好的方向走去。
可是接下新车被大兵抢去,虎妞的骗婚和死亡,和夏太太厮混染上性病,小福子的死去,这一连串事件的发生,让祥子不仅永远失去了人力车,而且有生气爱生活的祥子,也变成一个靠骗钱、出卖人命,给人送殡,走路慢慢蹭,在地上捡拾烟头的行尸走肉。
老舍先生在小说中安排的每一次事件都会引起祥子心理和形象的变化,这种人物的变化与引起转变的事件非常相符。而且社会环境给祥子的打击不是单一的,从工作失去新车,到情感失去小福子,再到身体染上性病,这种打击是多维度的,终于祥子在多重事件的打击中,转变成一个面目可憎的祥子!让读者为之叹息,为之扼腕!
-------------------------------
老舍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他文字的魅力,一篇粗糙的文字难以呈现,只有捧起《骆驼祥子》这本书,慢慢品读,你会被大师折服,为大师叫好!你会由衷感叹,阅读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尽管这部小说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