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月•微型小说主题人物创作第八期:记忆的旅人(陌生人)的创作。
刚进小区大门,就看到一位穿着朴素的盲人大爷,拿着导盲棍在地上左左右右细碎地敲打着,贴着景观带一侧,朝小区门口的方向走来。当我们距离三四米的时候,他突然站定,面带笑容,并立直了导盲棍,响亮地说了句“你好!”吓我一跳,四下看看,附近只有我和他,出于礼貌,我也尴尬地、弱弱地回了句“你好”。
这是大概五、六年前,我第一次在小区楼下遇到这位盲人大爷的情景,他应该是那时刚搬入小区不久的住户。后来发现,他经常拿着导盲棍在小区里散步,只要周围有人,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他都会大声地、面带笑容地说“你好”。
虽然一个小区住着,但我至今也不知道他的名字,更不知道他家的门牌号。只是很多次互道“你好”,让我下意识地对他和他的家人多了一份关注。
他有一个七八岁大、活泼爱笑的外孙女,总是亲昵地“姥爷、姥姥”地叫着,她的外孙女想和其他小孩儿交朋友时,也会先笑着说“你好”,很快孩子们就玩在一起了。
每当外孙女和院里的小朋友玩闹时,他就安静地坐在凉亭最靠边的位置上,但表情会跟着外孙女的笑声、邻居们谈论的国际局势而变化起伏,那个画面,周围嘈杂,而他专注于周围的嘈杂,仿佛他已进入禅定。
他的老伴儿则在小区的垃圾箱里收集空水瓶和废纸壳,快拿不动了,就送到盲人大爷这里,大爷就摸索着把空水瓶装进编织袋,再把废纸壳按大小排好顺序,折叠、压实、捆紧。然后还和老伴儿自夸:“这活干得带劲不?今天得给我整2两散白,哈哈哈”老伴儿边拾掇边说:“行,2两白开水”,外孙女也跟着哈哈大笑。
到了饭点,外孙女拉着导盲棍的一头,盲人大爷一手拽着导盲棍,一手扛着打好捆的废纸壳,老伴儿拎着大大的编织袋,他们仨就这么踉踉跄跄地走进5号楼的单元门,看着他们的背影,不由地想到了西天取经的师徒。
小区花坛旁的那个凉亭是一些大爷大妈们的专属户外“文化站”,他们在那吹拉弹唱、对决棋牌、高谈阔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盲人大爷也加入了这个阵营,原来他会吹笛子,京剧唱得也有板有眼,愿意“听”人下象棋,对国家大事、国际局势都有见解,很快,盲人大爷成了“文化站”里的“主角”,也成了小区里的“明星”。
当“演员”,他一点不扭捏,大方地投入表演,仿佛那个凉亭是个高级演艺舞台。当“观众”,他更合格,别人演,他卖力鼓掌叫好,人家演完了,还能说出哪句唱得最专业,真是用心在听,真心欣赏。
渐渐地,盲人大爷对小区的环境熟悉了,和小区的邻居们也熟悉了。但这句“你好”还是常常听到,只是有了前缀“老张,你好”、“小王,你好”。而且说“你好”的人也多了,“文化站”的熟人离老远看到盲人大爷,就喊着说:“老姜,你好!”原来盲人大爷姓姜。还有我,后来见到他,也会主动说“大爷,你好!”“你好”文化在小区里不知不觉间被发扬光大了。
虽然“演艺事业”让盲人大爷声名鹊起,但他对老伴儿始终如一,废品整理的任务从不敢有半点懈怠。时不时还调侃一句“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逗得老伴儿咯咯地乐。
楼下孩子少时,盲人大爷就自己陪着外孙女玩,还会主动提出一起玩藏猫猫游戏,自嘲道“姥爷不用蒙眼就能玩,哈哈哈”。
人到中年,忙忙碌碌,自顾不暇,近几年,对外人闲事,已没有多余精力,对盲人大爷更是几乎快要忘记了。
今天遇到小区熟人,多聊了几句,说起盲人大爷,才知道他们把小区的房子卖了,替女儿还债,他们的女儿就没让他们省心过……听到这些,才恍然大悟,确实好久没看到过盲人大爷一家了,曾经让我印象深刻的画面,一下子都涌上脑海,大爷、大娘和孩子的笑,是那么由内而外。原来,被生活暴击,却依然可以热爱!
不知道盲人大爷一家现在在哪?我还从没说过一句“姜大爷,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