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明代衣料与纹样
明代的丝绸品种很多,包括缎类、绢类、罗类、纱类、绒类等,种类繁多。相对来说,明代服装纹样更加丰富多彩。除了采用传统的龙凤纹样,明代宫中服装还采取一种极具特色的应景花纹。
明代最高级的布料是缎,缎出现于宋代,在宋朝以前,甚至没有“缎”字,后来因为纻丝的俗名叫做缎,这才有了缎字的出现。缎的经或纬丝中,只有一种显露于织物表面,相邻的两根经丝或纬丝上的组织点均匀分布,但不相连,故外观光亮平滑,质地柔软,对制作技术的要求很高,因而成为最为贵重的面料。明代的皇帝和贵臣都喜欢用缎子来做衣服。
嘉靖皇帝非常宠信的严嵩,被弹劾抄家时所抄出的大批丝织品和成衣中,大部分都是属于金彩提花的缎类,包括了素缎、暗花缎、织金缎、两色缎、闪缎、遍地金缎、妆花缎、织金妆花缎、妆花遍地金缎、云缎、补缎、暗花云缎、暗花补缎等,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高级品种。
除了缎以外,当时的织品还有绢和罗。绢分素绢和提花绢,素绢是一般商人都可以穿的,而提花绢因为品质高贵,就只有上层贵族才能穿着了。罗是比缎和绢都要厚的织品,一般用来制作皇帝和各级官僚的礼服,平民庶人是禁止穿用的。
明代对于纱的使用也有严格规定,嘉靖年间,规定只有四品以上官员和五品的堂上官、经筵讲学官才许穿纱。史书记载,在明代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当权,内臣王体干等事人在夏天都穿上了产于闽南的青色或油绿色的怀素纱,内穿玉色的素纱,走起路来出现满身树皮、水波状的隐现花纹,一时传为妙谈。
和面料相比,明代服装纹样就更丰富多彩了,这一点在宫廷衣服上体现得最为明显。1958年,在北京定陵内,考古学者在万历皇帝棺内西端的南侧发现了一件制作精美的龙袍。学者们根据龙袍的质地和纹样将它称做“缂丝十二章衮服”,仅从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件衣服的不同寻常之处,可以说,它代表的是明代中后期丝绸成衣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这件龙袍使用孔雀羽线缂织出 12条龙纹和代表封建王朝最高等级的十二章纹样。缂丝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手工艺,织时先架好经线,按照底稿在上面描出图画或者是文字的轮廓,然后对照底稿的色彩,用小梭子引着各种颜色的纬线,断断续续地织出图画或者文字,同时衣料也一块织成。这样制成的丝织品呈单层平纹组织,正反两面花色纹彩全都是一样的。经纬线精细,织造缜密,完全体现了明代缂丝的特点。
这件衮服所使用的绣线是将孔雀尾屏的羽毛一缕一缕地撕下来,然后粘附在一根棕色的丝线上,再用一根绿色的丝线将它们捆起来,逐渐拉长而成的。孔雀羽毛本是深绿中泛着金光的,将其于棕色和绿色融入到一起,越发显得庄重和华贵。而整件衮服用色以正色为主,在宫黄色的织地上用28种色线配色,加上金线和孔雀羽毛线共30种颜色,色调瑰丽,和谐统一,难怪被称为是万历皇帝最为华丽的一件衣服了。
明代宫中服饰纹样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根据时令变化,加饰象征各个时令的应景花纹。随着时令变化,宫中服饰在衣料方面也有所不同,比如在三月初四时,内臣、宫眷就要改穿罗衣,四月初四日改穿纱衣,十月初四日,改穿纻丝等。
另外,一年景是明代很有代表性的纹样,一般情况下是春用牡丹、夏用荷花、秋用菊花、冬用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