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分享中国诗词大会读书

《蒙曼:唐诗之美》:读诗,是为了治愈自己

2022-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影子的书

花了两周的时间,终于把这本书看完。蒙曼老师对于唐诗的解读,有画面的美感,更有情感的温度。

在日更的文章中,我提到了其中的一些诗,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最让我感动的是《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因望月而怀远,因怀远而思念,因思念而无眠,又因无眠而觉夜长。从“竟夕起相思”的焦虑,回到“还寝梦佳期”的宁静,让我感到或许思念也并非是痛苦的事情。缘起而聚,缘散而分,看似他们从未来过,但我们的经历却因他们而美好。不管你我相隔多远,我们都会感恩曾经的遇见。

最让我惊喜的是《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进京赶考的诗人遇见了一位年轻的少女,那位少女的脸如桃花一样生机勃勃。第二年,诗人再来到那个地方时,少女已不知身在何处。虽然故事充满了遗憾,可我却唯独喜欢诗人以“桃花”形容少女的脸。相比于单纯的好看,我觉得一个人的精气神更加重要,如果一个人的容貌能让感受到青春洋溢,充满希望,这样的人谁不喜欢呢?

最我感慨的是《章台柳》韩翃:“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杨柳枝》柳氏:“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韩翃与柳氏情投意合,却因战乱而分离,柳氏被人抢走。韩翃以此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柳氏也做了一首诗来回他。虽然他们的故事被皇帝听说,并由皇帝做主将柳氏判给了韩翃,可是从柳氏的诗中,我也看到了她的无奈,她做诗告诉韩翃:我并没有被攀折他人手啊,我还在等你。但是,因为长久的别离,我已美颜不再,恐怕连你也不想攀折了吧。

风华正茂之时,我们情深意厚固然可喜,但若是经历了岁月的洗涤,我没有了曾经的容貌,你是否还保留着当时的心动?

让我回归到平静的是《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能力是自愈的能力,毕竟人生无常,充满坎坷。若凡事太过执着,自己反而会越来越焦虑,不如先暂时当下,看一看这大自然的风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诗人就看到了渔翁,他晚上住在西岩之下,清晨醒来,要点火做饭了,他用竹筒汲来清清的湘水,又收拾起一堆竹叶竹茎,点燃熊熊火苗。一轮红日喷薄,渔翁生火的炊烟散去了,湘江上的雾气也散去了。此时渔翁不见了,像神仙一样隐遁了。忽然传来“欸乃”一声,原来,渔翁已经驶入大江,融入了青山绿水之中。

无论我们做些什么,一切都要回归到生活。不论哪种生活,能够自得其乐,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以前,我总觉得诗离我们太远,我们又不会采用这其中的文字对话,但读过以后才发现,诗其实离我们很近,这种近并不只是在文字上,而是在情感。

同样的景象,我们觉得平常,甚至会感到厌烦,但是诗人却能聆听景象之内的声音,以另一种角度,将它描写出来。这也为我们看待事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仔细品读,其实也是在增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